黃石未來科技城。(湖北日報通訊員 周巍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磊 通訊員 丁元拾 陳怡
3月26日,黃石市舉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曬出三年來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成績單:自2022年1月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以來,黃石建成兩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研發平臺實現零的突破,總數躍升至全省第2位。
全國重點實驗室是中國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領域設立的高水平研究平臺,旨在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升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它不僅承擔著技術研發的使命,更是孵化產業集群、吸引高端人才的平臺。近年來,各地政府爭相謀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已升級為區域創新力的“卡位戰”。
黃石是如何實現全國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找準創新突破口
大冶特鋼淬煉“超級鋼”
黃石西塞山,十里鋼城。大冶特鋼是西塞山區特鋼產業的龍頭企業,迄今已走過110年的歷史。
特殊鋼被譽為“鋼鐵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中軸承鋼是制造軸承的“關節”,又被譽為“鋼中之王”。作為生產難度最大、產品質量要求最嚴、檢驗項目最多的特種鋼之一,軸承鋼被發達國家長期壟斷。
近年來,圍繞特鋼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大冶特鋼聯合鋼鐵研究總院、上海大學共同申請先進特殊鋼全國重點實驗室,致力于開展特殊鋼應用基礎研究,聚焦特殊鋼冶金理論與前沿技術創新。
主軸承作為盾構機的“心臟”部件,需要直面盾構機超重載、大偏載、頻變載等極端惡劣工況考驗,其服役壽命與可靠性受材料、設計、制造和試驗等多種關鍵因素制約,研制難度更是隨尺寸增加而倍增。此前,超大直徑盾構機主軸承關鍵技術被國外企業壟斷,被列入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技術。
在研制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材料過程中,為確保軸承鋼在大尺寸、高噸位、大斷面下滿足極其嚴苛、超高性能要求,大冶特鋼技術人員多次采用軟件模擬技術,設計產品圖紙,制作出68噸鋼錠模,并研究最優澆鑄工藝參數和退火工藝,精心組織試制、生產,首次成功開發單重65噸模鑄鋼錠,同時研發、提供配套的大尺寸140毫米滾動體用電渣球化退火材料。
2023年,用大冶特鋼研發的特殊鋼材料制造的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在長沙下線,標志著國產超大直徑主軸承研制及產業化能力躋身世界領先水平。
百年前,這座位于黃石的鋼廠為中國鐵路制造鋼軌。如今,憑借科技創新,大冶特鋼已覆蓋盾構機、風電、高鐵、航空等高端裝備領域,助力大國重器崛起。
大冶特鋼總經理劉文學說,在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過程中,企業實現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協同等多維發力,不僅解決中國特鋼產業“卡脖子”問題,也推動地方產業發展。
以大冶特鋼為龍頭,黃石市西塞山工業園集聚特鋼生產和加工企業100多家,規上特鋼企業46家。投資15億元建設的黃石智能制造(模具)項目,正在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精密模具生產基地;湖北浩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大冶特鋼延伸加工核心配套企業,是全國風電新能源行業地錨螺栓用鋼的主要供應商,月處理鋼材量可達6000噸。去年,西塞山區特鋼產業總產值達346億元。
創新成果轉化為新產品
華新造水泥硬如鋼鐵
大冶特鋼生產現場。 (湖北日報通訊員 周巍 攝)
國產混凝土能有多硬?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新水泥”)給出答案:堪比鋼鐵。
去年,通過國檢集團的嚴格檢測后,華新水泥宣布,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個抗壓強度超600MPa(兆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產品,且具備工業化規模生產能力。
華新水泥是一家百年企業。上世紀60年代初,華新水泥生產的優質水泥曾遠銷東南亞、非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如今,華新水泥實現“走出去”戰略目標,從一家單純的水泥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跨國建材集團轉型。
硅酸鹽水泥是一種在建筑行業中廣泛應用的水泥材料。我國在硅酸鹽產業中占據核心地位,水泥、玻璃年產量占全球總產能50%以上。在全球硅酸鹽建材產業面臨“低碳革命”與“性能躍遷”雙重變局下,國內產業存在高碳排放、性能不足的短板,60%的高端建材仍依賴進口。
為此,華新水泥與武漢理工大學、海螺集團聯合組建硅酸鹽科學與先進建材全國重點實驗室,圍繞硅酸鹽科學基礎、低環境負荷制造、先進建材制備與應用三大戰略核心,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創新。
2021年,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為該工程的低熱硅酸鹽水泥主供商,華新水泥為其供應低熱水泥180萬噸,占該工程建設低熱水泥總使用量的60%以上。這種水泥具有良好的高后期強度、高耐久性、高耐侵蝕性,對增強大壩混凝土的抗裂性、耐久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技術需要變為好產品,好產品也需匹配大市場。
華新水泥副總裁王加軍說,在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過程中,企業采用“理論基礎—制備技術—工程應用”模式,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高效轉化創新成果為應用產品。
在華新水泥總部的智能數字化監控室,巨型屏幕上數據變幻,實時顯示全國14個省市和海外280多家分子公司的經營狀況。
一手抓創新,一手抓市場,作為中國建材行業“走出去”的先行者,華新水泥先后在中亞、東南亞、南亞、中東及非洲區域國家新建及收購20余家水泥工廠及相關產業項目,形成水泥、骨料、混凝土和環保處置等多元化業務矩陣。
黃石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該市錨定打造全省科技創新協同區,全面主動深度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推進基礎研發、成果轉化、科創主體、技術攻關、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六個協同”,推動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落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