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縣發展計劃局
2004年是新一屆縣委、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的起始年。開年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超常規開展各項工作,使我縣國民經濟在一季度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重點建設項目推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勁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實現了開門紅,春播生產進展迅速,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到位,市場消費日益活躍,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從總體上看,今年一季度我縣經濟運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國民經濟總體運行質量提高。
一季度,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地區GDP)實現18434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6.3%,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830萬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78萬元,同比增長8.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126萬元,同比增長12%。
二、農業農村經濟開局良好。
一是落實退耕還林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到位,春播生產進展迅速。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嚴格執行有關退耕還林政策,在繼續做好現有14萬畝退耕地政策兌現工作的同時,搶抓季節,搶抓墑情,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補植補造任務,全縣退耕還林地補植14萬畝,荒山補植1.56萬畝,荒山植樹0.4萬畝,四旁植樹120萬株,義務植樹140萬株,林業育苗0.15萬畝。圍繞結構調整抓特色產業生產,在穩定現有黃姜產業的基礎上,全年計劃新建GAP中藥材基地3萬畝,高標準茶園1萬畝,肚倍生產面積2萬畝,各項調整措施得到有力落實。春耕備耕工作扎實有效,所需各類物資已籌備到位。全縣已備各類種子32萬公斤,占計劃100%,現已基本落實到戶,玉米、煙葉育苗已經結束,水稻、蔬菜育苗正在進行;已備商品肥2.5萬噸,占計劃100%,已備農膜250噸,占計劃100%;已備農藥40噸,占計劃100%;全縣12萬畝預留行已全部進行一次深翻冬炕,已進行二次翻炕的達10萬畝;已建水稻旱育秧池250萬平方米,占計劃78.13%。
二是打工經濟增勢明顯。由于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實施退耕還林的有效政策,占耕地30%的面積已經用于發展黃姜等中藥材,全縣將有7萬人左右的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打工收入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撐。據100戶抽樣調查資料證實,截止2月20日,外出人數達到73人,(其中62人已流出省外打工),據有關部門統計到3月20日止,全縣離開本鄉鎮外出打工人數達到6.4萬人,與同期的5.18萬相比人,凈增1.22萬人,同比增長23.52%。
三是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農民收入增加。由于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形勢較好,農產品及畜牧、水產品價格的上漲,農林牧漁業產值和農民收入有所增長。一季度農林牧漁業不變價產值3039萬元,同比增3.02%,其中:牧業不變產值達到2246萬元,同比增1.95%;漁業不變價產值達到32萬元,同比增60%,農民現金收入達到614元,同比凈增143元,增長30%。
三、總需求對縣域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進一步增強。
一是投資需求快速增長。截止到3月底,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2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7.6%,較去年同期增長53%,從總體上看,結構合理,規模進一步擴大,投資重點進一步向能源、交通建設方面傾斜,同時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加快,與國家投資政策相適應。
一季度僅能源、交通建設完成投資就達3988萬元,占全社會投資額的43.2%,其中,松樹嶺、浪鷹巖兩電站完成投資2413萬元,目前松樹嶺電站大壩澆筑已完成渡汛前澆筑任務,達到防洪351米高程,發電機組、水輪機組等主要設備定貨合同已簽訂。移民完成45%,今年一季度完成投資額2293萬元;浪鷹巖二級電站完成工程總量的50%,防洪墻已完工,明渠開挖及隧道進度各完成20米;竹向、鮑雙兩路路基改造完成投資771萬元,界山及三關隧道完成投資100萬元,縣鄉油路路面改善完成投資704萬元,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440萬元,是同期的7.3倍。從一季度投資完成額及資金到位情況看,重點項目建設的扎實推進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的影響更為明顯。
二是出口需求增勢強勁。一季度全縣實現出口總值 31.6萬 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0萬美元,增長 46.3 %。
三是消費需求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5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19.7%,同比增長12.2%。值得注意的是消費結構正在發生實質性變化,住房、旅游、教育、醫療保健等消費熱點正在逐步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城鎮居民收入增加,社會購買力上升,節假日休閑娛樂已趨向大眾化,餐飲業日趨火爆,消費觀念不斷更新,都為我縣消費領域的升溫、活躍創造了條件,擴大內需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效應逐步顯現。
四、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繼續改善。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現價產值72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24.8%,實現可比價工業增加值2016萬元,同比增長5.3%,順利實現了工業生產首季“開門紅”。與此同時,產品銷售形勢好于去年,一季度,全縣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000萬元,占年計劃的24.6%,同比增長5.7%。產銷率為9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6300萬元,占年計劃的24.9%,同比增長6.2%。初步實現了同步。工業質量明顯改善。一季度,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稅金410萬元,占年計劃的21%,同比增長5.1%;其中實現利潤48萬元,同比增長5.2%。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不斷改善。
五、物價總水平上升,宏觀調控難度增大。
一季度,我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9,零售價格指數為102.7,農資價格指數為103.1,價格總水平較同期分別增長4.9%、2.7%和3.1%。從一季度物價總水平來看,物價漲勢明顯。
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所調查的八大類商品漲跌構成看,主要是食品類、居住、交通及通訊三大類價格明顯上漲,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上揚。食品、居住和交通及通訊三大類價格指數分別為112.7、109.4和103.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分別上升4.5、1.2和0.2個百分點;另外,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6%;而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五大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別為13%、2.2%、4.9%、0.7%、3.1%。
物價變動的主要特點及成因:一是糧油價格牽動著食品類價格的升與降,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升降起著決定性作用。糧油價格大幅上升成為一季度最明顯的特征,不僅拉動了食品類價格的上升,而且對總指數的上升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一季度我縣糧食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了24.1%,其中,三月份上漲30.8%,油脂類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41.3%,直接影響食品類價格上升2.9和2.9個百分點,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糧油價格大幅上漲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去年歐洲國家糧食產量下降,我國和美國大豆減產,我國大豆進口量也明顯下降,我國國內糧油供給能力減弱。其次是我縣實行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使糧油播種面積和產量在量減少。其三是受自然災害影響,去上秋糧、秋油生產受不同程度的影響,致使糧油總產下降。二是居住類價格較同期明顯上升主要是受紅磚、鋼材、水、燃料類大幅度上漲的影響所致。我縣從去年五月一日起提高了居民生活用水,由原來的每0.9元/噸提高到1.25元/噸,提幅為38.8%。再者受國際市場的影響,生鐵、綱材、紅磚等建筑材料價格上漲引起連鎖反應。同時國家下令對所有小型煤礦實行并井整頓,煤炭供不應求,引起價格上漲。鋼材價格上漲幅度也較大,一是受國家大氣候影響,國家相繼取締了部分小鋼廠,鋼材的需求量加大。二是因生產鋼材所需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運輸成本加大。受以上諸多因素影響,我縣一季度,水、電、燃料類價格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漲了5.7%。三是交通和通訊類價格較同期上漲3.1%。主要是正值春運時期,受汽車票價上漲的影響。
六、金融總體運行態勢良好,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增強。
開年以來,我縣金融部門以大項目跟進和招商引資為契機,增強存款業務針對性,存款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存款業務呈現持續穩定增長。針對機構改革和利率市場化運作給存款業務發展帶來的新變化,行社結合本行實際確立了業務戰略和應對措施,突出抓好重點大戶和打工經濟優勢,發展優良客戶,建立固定的聯系協作,提供跟蹤服務不斷拓寬存款渠道。同時,準確把握松樹嶺電站、堵河防洪大堤、退耕還林等重點建設項目的時間差,盡量爭取專項撥款和間歇資金,擴大招商引資,增加項目之間的可融性,進一步發揮點多面廣戰線長優勢,走村串戶服務上門,幫助客戶投資理財,擴大閑散資金回流銀行;從內部管理入手,進一步凈化儲蓄市場,堅持靠規范、靠良好的誠信,嚴禁高息攬存,在公平有序的基礎上開展合理的競爭,使業務朝著穩健規范的方面發展,從而較好的適應了對業務發展的要求,切實改變了過去存款規模數量型,逐步轉變到存款結構的多樣型和低成本的有序擴張。截止3月20日,全縣各項存款達到83040萬元,比年初增加8990萬元,占年計劃1.7億元的52.88%。其中儲蓄存款達到61948萬元,年初增加8781萬元,人平存款達到1377元,當年人平存款凈增195元。
縱觀一季度我縣國民經濟運行,總體態勢較好,但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可忽視,應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是去冬今春以來,持續的干旱少雨天氣給夏收作物造成一定損失,給春季農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致使夏收作物不能正常施肥,肥料的養份得不到吸收,不能正常的開花結果,春播作物播期普遍推遲,水稻、玉米、紅薯、經濟作物等育苗生長緩慢,不能按時移栽,同時也加大了農作物和以黃姜為經濟作物管理的難度。同時畜牧業發展緩慢,特別是以生豬為主的生產發展后勁不足,一季度雖然出欄有所增加,但存欄比同期減少5.12%,母豬存欄量僅增0.46%,仔豬緊缺,這將給可持續發展生豬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雖然目前豬產品的價格好,農民也有養豬的積極性,但由于受退耕還林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量減少,黃姜因價格太低農民又不愿開挖變錢,養豬用飼料成本過大農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