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尋
初識今日竹山,可以說是厭惡的,彼時還叫竹山報吧,因為我們的工資只有185元每月,還得交生活費、各種考試、學習,而當地政府分管宣傳的領導還是按照單位人頭,分配報刊任務,我們都被迫的訂了一份相對便宜一點的竹山報,更困難的同志則選擇兩個人合伙訂一份......
2003年非典來襲時,作為樓臺鄉衛生院防疫組負責人,由于工作任務緊,沒時間休息,因為心臟疼痛休克,在縣醫院住院期間,竹山報的記者采訪了我,以《他累倒在防治非典一線》為題,在頭版頭條刊登,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報紙上,病床前,妻子安慰我說:“看,你都成英雄,上報紙了,病一定會好的,莫怕!”
非典以后,各個醫療單位都配備了疫情專用電腦,從那時起,工作之余,都會瀏覽一下網站,而最關注的,就是今日竹山,記得那里有一個最熱火的論壇欄目,叫庸城雜志,好多熱點問題都在里面,我也注冊了用戶,參與了很多話題討論。當然,現在回想,局于自己的水平閱歷,很多言語是偏頗、不合適的。
2011年,跟本系統的幾個朋友聚會時,經疾控中心的唐姐介紹,加入到今日竹山副主編袁斌創建的竹山縣志愿者團體——竹根聯盟。2014年,隨著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被劃轉到竹山縣樓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工作,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以極大的熱忱投身公益和慈善事業。廟灣村一名孤兒李嬌嬌成績優秀、考上了竹山最好的高中卻因為沒錢,面臨輟學,通過竹根聯盟,爭取支持,又通過個人努力,聯系愛心人士,捐款捐物,最終讓這名成績優異的孩子走進了竹山一中。如今,她已經從中國警官大學畢業,參加工作。2015年冬天,在救助竹山二中讀書的何鳳嬌時,又了解到她的妹妹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室間隔缺損),但家里無錢進行手術治療,于是又決心想辦法幫她治病,通過竹根聯盟與中國佛教網進行聯系,解決醫藥費問題。開車把他們父女從擂鼓鎮接到竹山縣城,再送到十堰市東風公司總醫院,并且把兩個人的生活等各種問題安排得妥妥貼貼,與主治醫師商定了手術方案。最終,何鳳英順利完成手術,解決了困惑孩子及其家庭十幾年的難題,為這次救助活動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2013年竹根聯盟組織的“暖冬”活動,2014年竹根聯盟開展“老有所依”活動,都盡可能的參加了。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小小付出,卻得到諸多肯定:2015年,今日竹山網的記者采訪了我,把我的熱心公益的事跡刊登在網上,7月,榮登竹山“好人榜”;2016年3月,獲得最美十堰人提名獎;2016年一季度,獲得“十堰好人 楷模”;2016年12月,被推選為全市食藥監系統唯一的“十堰市第五屆黨代表”;2018年2月,被縣委宣傳部、縣文明委評為“竹山縣第四屆道德模范”;連續幾年獲得本系統先進個人;2018年6月獲得本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這里,套用一句竹山俗語:跟著先生學先生,跟著單公學假神。正是因為今日竹山網各位朋友的引導,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沒有迷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好事,得到了單位、社會肯定,我深知,這是領導對我的鞭策與鼓勵,在愛崗敬業、助人為樂的道路上,我的成績仍然微不足道,離領導的要求、人民的期盼相距甚遠,未來的日子我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完成好領導交付的重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