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李尚菲)近日,譚家灣鎮黃畈村組織村民在龍泉河河道里栽植菖蒲。黃畈村黨支部書記陳忠霞說:“這次新栽菖蒲6000多平方米,河道凈化能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鄖陽區堅持以譚家灣鎮五道嶺村綠色循環種養和區域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示范點、黃畈村“房—田—河”一體化治理示范點、食用菌循環經濟發展示范點三個示范點建設引領全流域綜合治理。
五道嶺村綠色循環種養和區域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示范點位于譚家灣鎮圩坪河沿線,龍泉河流域上游。為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該村構建了“豬—沼—菜(果、茶)”綠色循環種養模式,打造了集生態養殖、設施蔬菜、清潔能源、休閑觀光于一體的4000畝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在五道嶺村心怡農場,各種時蔬長勢喜人。“使用有機肥種的蔬菜品質更好,年產值400余萬元。”農場負責人畢金玉介紹,發展設施蔬菜每年需要有機肥近千噸,十堰宏陽生態養殖公司保障了有機肥的供應。
十堰宏陽生態養殖公司董事長洪洋林介紹,公司已采取干濕分離法處理畜禽糞污,生產的有機肥主要供給心怡農場、湖北綠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沿線的茶葉、小水果基地。
該公司養殖場建設伊始,便配套建有兩條有機肥生產線和一套沼液輸送管網,建有一座總容積1000立方米的 CSTR厭氧發酵池,對每天產生的近10噸豬糞進行干濕分離,將干糞發酵處理后加工成有機肥,用來改良土壤,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有機農業。
今年,鄖陽區升級改造原有的兩條有機肥生產線。“我們公司每年被湖北綠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消納養豬場糞污約1.2萬噸,生產有機肥約5000噸,年減施化肥近30噸,實現了綠色種養循環。”洪洋林笑著說。
同時,鄖陽區積極謀劃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
近日,曲遠河河岸修復項目正在如期推進,目前已完成項目進度的40%。曲遠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現場負責人龔道宏介紹:“此項目屬于水生態環保項目,包含水生態修復、人工濕地處理和路邊喬木綠化種植,目前,正在進行1000米左右的河道治理以及人工濕地現場施工。”
近年來,鄖陽區以小流域為治理單元,堅持“山水林田草、氣電房產人”綜合治理,統籌實施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全面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扎實推進山水林田聯治、流域控源截污、綠色產業升級、生產生活轉變、鎮村人居提質五大行動,推進小流域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目標。目前,漢江(鄖陽段)入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以上,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責任編輯:李尚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