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農村版全媒記者 庹文佳 通訊員 董武 向繼華 余明明
女媧補天地,人間桃花源。
隨著堵河上方的五福橋、圣水橋、廊橋彩燈初上,竹山縣桃花源街區迎來最熱鬧的時候。
街區內商賈云集,人聲鼎沸,香飄萬里;主舞臺上文藝匯演,精彩紛呈,妙趣橫生。
仿佛上庸古國神奇復蘇,恰似天上人間。
燈光璀璨,人頭攢動,夜幕下升騰著的煙火氣,讓這座偏遠山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氣和人氣。
空城活了
漢唐派風格建筑錯落有致,與堵河的波光交相輝映,屋檐的宮紗燈籠如約亮起。
此時,合碗席店里,師傅們忙著切肉、裝碗、蒸煮,趕做客戶的合碗訂單。案板上條子肉、小酥肉、粉蒸肉等半成品一排排擺放整齊,爐火正旺,蒸籠里冒著熱氣,滿屋飄香。
“合碗席是竹山人待客的盛宴。十大碗,碗碗驚艷;幾大盤,百吃不厭。”店長王超忙不停歇,“很多游客慕名而來,這是來竹山不得不嘗的特色美食。”自今年5月入駐以來,王超每天都能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桃花源里尋美食,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兩三步便有一個特色美食店。燒烤、小龍蝦、麻辣燙、辣鹵、火鍋、竹山大雞湯等門店前擠滿了人,火辣熱氣從一排排商戶的檔口飄出。
順著人流,來到恒坤武當全牛宴店外,這里早已排起長龍。
本是大廟鄉養牛大戶的全恒坤,今年4月,來到桃花源租下閑置樓房開起酒店。
“沒想到這么火爆,超出預期!”全恒坤店里選用的食材,是自己養殖的鄖巴黃牛,肌肉、筋、脂肪的比例恰到好處,肉質緊實有嚼勁,博得食客如潮。“原本只能在線上平臺售賣牛肉干,開了酒店后牛肉種類增至10余種。”
全恒坤的“沒想到”,道出了桃花源街區其他商戶的心聲。
在今年5月以前,這里還是一座無人問津的“空城”。
原本占地8萬平方米的竹山國際綠松石城,由于綠松石產業大部分轉移到線上交易,線下客源嚴重不足,大部分商戶遷移,讓這里的店鋪幾乎全部閑置。
今年3月,在充分醞釀、多次考察論證、廣泛征求街區業主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竹山縣委成立指揮部,縣委書記親自謀劃,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坐鎮指揮,多個工作專班分工協作,正式啟動桃花源街區項目建設。通過“公司+商戶+旅游經濟”的運營模式,將空置店鋪租回,整體招商引資,打造集“游、購、娛、食、體、展、演”于一體、具有地域特色的沉浸式文旅休閑街區。
建設過程中,在原有建筑基礎上進行亮化提升,整體風格融入秦風楚韻,充滿古樸典雅韻味,配以音樂噴泉、景觀光影廊道、國風舞臺秀場、夜游美食街區等多場景、立體式互動形式。
5月1日,桃花源街區開街,迎來流量井噴。開街4個月以來,火熱態勢持續不衰,累計客流量突破200萬人次。
文化火了
一把剪刀,一疊紅紙,剪刀翻飛間,一只小魚躍然紙上。“堵河剪紙,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店里還有村民們手工制成的其他非遺工藝品,歡迎選購。”張林是官渡鎮桃源村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桃源里文創體驗館的負責人。晚上店里人手不夠,他便趕來幫忙。
在桃花源街區,像這樣“賣技藝”的店鋪很多,更有不少年輕人從老一輩手中接過接力棒,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機。
柯權的拿手技術是制作官渡木椅。“巧而得體,精而合宜。”游客路過攤位,左右端詳,造型獨特,自然美觀的木椅,令人愛不釋手。
“融合傳統技藝和現代設計,讓非遺活色生香。我們通過扶持有創意、差異化、高質量的商戶及產品,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動夜市伴手禮產業發展,進一步激發夜市活力。”竹山縣文旅局副局長周舟介紹,除了非遺文創作品,桃花源還作為鄉土特色文化展演的主陣地,以鄉鎮輪流巡演展示地方特色,來帶動全縣旅游持續升溫。
在這些文化巡演中,不乏竹山高腔、堵河皮影、官渡民歌等省級非遺項目。
今年60歲的張佑德被稱為竹山“兩寶”之一,是“官渡民歌”非遺傳承人。雖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張佑德很長一段時間仍為官渡民歌傳承一籌莫展。
“以前咱官渡鎮人人都能哼兩句,現在我們桃源村唱得好的年輕人只有十幾個。”忽而,張佑德眼神一亮,“好在桃花源街區火爆開街,咱官渡鎮和官渡民歌跟著火了起來。”官渡鎮巡演后,獨具地方特色民歌唱腔在抖音、朋友圈廣泛傳播,不少網友大呼過癮。
音樂不斷,歌舞不停。這段時間,竹山縣涌現出30多支由群眾組建的民間文藝團隊,一頭連著民俗文化的傳承發揚,一頭連著桃花源街區的文化爆點。
上庸滾龍、竹坪迎親、溢水農耕文化、柳林古鹽道文化等走秀表演在街區大放異彩;雙臺鄉打水仗、大廟鄉庸王出征、深河鄉拋繡球、文峰鄉夢回大唐等創意節目別出心裁;常態化的漢服秀、時裝秀、戲劇秀,讓游客從走馬觀花地“游玩”變為沉浸式“體驗”,感受桃花源街區獨特的文化風情。
夜態多了
在一家名為“玉見桃花源”的漢服館里,化妝師一筆一描,讓已經穿戴好漢服的小女孩瞬間有了古時神韻。
隨著體驗式旅游成為新熱潮,在桃花源換上一套漢唐風情濃郁的服裝、拍照留念,成為很多游客必選的打卡項目。
“從服飾、頭飾,到化妝、跟拍,提供一條龍服務。”董樣樣和兩位伙伴,共同經營著玉見桃花源漢服館。“館內有成人及兒童漢服200多套,非常受游客歡迎。門店開業三個多月,月均收入3萬多元。”
在各類特色店鋪間,還穿插設有“百姓集市”,兒童玩具、發飾、彩繪、益智挑戰類等各類商品琳瑯滿目。今年18歲的王瑞祥剛剛高中畢業,他約上朋友在廣場上擺起攤位。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攤位很快審批下來。自營業以來,每晚都有一筆不錯的收入。
竹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清榮,負責桃花源街區日常管理協調。她說,順著端午節龍舟賽火爆思路,街區又拿出一連串活動清單:秦巴民歌擂臺賽、啤酒節、竹山本土文藝展示節、少兒才藝表演賽……圍繞不同節點,針對不同群體,持續多業態的策劃活動,熱度一波接著一波。
“快看,游船亮燈了。走,我們快去!”岸邊,有游客驚呼。
“桃花源壹號”畫舫夜游之旅開啟。游客在安檢人員指導下,穿上救生服有序登船。由街區碼頭出發,順堵河行至城西公園,沿河兩岸綠樹環繞、霓虹燈閃爍,自然風光、林立高樓、城市街景船走景移。
當前,竹山以桃花源街區為支點,沿城區堵河逐步開發水上樂園、茶山研學基地、健康漫道等多業態文旅綜合體,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錨定“一座縣城就是一座4A級景區”目標持續前進。
從最初的街巷夜市到現在的全面開花,桃花源街區形成“地攤+水上”的業態層次,類型更加豐富,構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文化創意展示街區。
40個整齊劃分的攤點,235家核心區商家,提供創業就業崗超1000個。桃花源街區已做出規模、做出特色,成為竹山文旅的一張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