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茂林修竹,山清水秀。
每一處遇見,都充滿驚喜。公園廣場綠樹成蔭,老舊小區煥發新顏,街道小巷干凈整潔,美麗鄉村千姿百態……
在“同心聚力·共同締造”的生動實踐中,竹山縣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聚力打造“同心聚力·共同締造”的竹山樣板。
統戰品牌:成為點睛之筆
得勝鎮圣水村通過理想愿景共謀、資源要素共享、產業航母共建、合作聯盟共管、發展成果共享等方式,在“同心聚力·共同締造”活動中探索創建“聚賢做茶·香飄天下”特色品牌。
該村組織鄉賢人士用心塑造了“十星紅”“圣水村”“圣母綠茶”等茶葉品牌。成立“黨建+茶葉產業鏈”功能型黨委,下設15個產業鏈黨支部。組織統戰成員參與組建2個茶業有限公司和4個茶葉專業合作社。鄉賢林澤勝點“綠”成金,從分散的茶農手中流轉茶園2080畝,開發出“十星紅”紅茶品牌,輻射帶動上千名茶農增收致富。鄉賢劉雁來為茶農送技術、提供就業崗位,帶動五百余名茶農和鄉鄰走上致富道路。鄉賢胡德維,帶領茶農建設高標準茶園,傳授茶農大葉茶制茶技術,使產品遠銷海外。
點評:竹山縣在“同心聚力·共同締造”活動中,以創建統戰品牌為依托,全力創建寶豐鎮龍井村“五聚五共·新村新人”、擂鼓鎮西河村“鄉賢不閑·一馬當先”、文峰鄉太和村“樂山樂水·同心同行”、得勝鎮圣水村“聚賢做茶·香飄天下”等特色品牌17個,其中評選申報市級以上優秀統戰品牌10個。
實踐基地:創新締造模式
擂鼓鎮西河村組織鄉賢參與養老照料、幼兒托育、農村改廁、污水處理、垃圾清運、農村公路等鄉村建設“六件事”,全面啟動“同心聚力·共同締造”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該村現有留守老人50人,其中獨居老人35人。鄉賢石義華無償騰出閑置房屋,建成“老友之家”活動室。該村利用數字鄉村平臺探索建立了“智慧養老”模式,為50位老人安裝了智能語音視頻發布終端,將全村劃分為10個網格,每個網格明確一名鄉賢擔任網格員,獨居老人只需按鍵,網格員、村醫、商超和農家樂經營者就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70歲的村民李幫蘭常年一人在家,以前身體不舒服就給遠在外地的兒子打電話。現在,一有頭疼腦熱,她便按下按鈕,網格員就會立即趕來提供幫助。像“同心·養老”模式一樣,該村匯聚統戰力量,將共同締造與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廁所革命”、污水處理等鄉村建設“六件事”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
點評:竹山縣以統戰陣地和創建“同心聚力·共同締造”實踐基地為抓手,鞏固完善基層統戰組織體系,全縣建成光彩事業促進會1個、知(新)聯會及分會6個、鄉鎮、行業商(協)會26個,244個行政村基層統戰組織建設實現全覆蓋。高標準創建縣級、鄉鎮示范點44個,創建標準化、規范化活動陣地91個、高標準建設“同心聚力·共同締造”實踐創新基地20個。
書記示范:打造履職平臺
柳林鄉公祖村被確定為該鄉黨委書記舒處山的“同心聚力·共同締造”活動示范點后,他堅持用統戰方法、統戰思維、發動統戰力量、發揮統戰作用,助力共同締造取得實實在在效果。
該村深入推進同心聚力共同締造理念進鄉村、進院落、進家庭、進學校、進單位,鄉黨委書記舒處山先后帶頭上門走訪80余戶,發放調查問卷400余份。召開院落會、座談會20余次,審議共同締造重點任務清單,征求群眾意見40多條。組織16名黨員,帶頭開展村莊清潔行動9次,帶動500戶農戶參與其中。組織開展煙葉技術培訓18場次,指導全村煙農高標準落實煙葉產業4000畝。設置黨員先鋒示范崗20個,劃定黨員責任區12處。開展弘揚劉學舉孝老愛親先進模范精神“七進”活動共7場,參與培訓人數約800人,印發宣傳畫冊300份。建好公祖村新時代農民夜校,開展教學17次,參學500余人。投資93萬元打造500米文化長廊,投資81萬元完成1000米道路維護,投資26萬元建設數字鄉村。
點評:竹山縣通過強化“三個示范”抓黨委書記統戰示范點建設,進一步壓實了鄉鎮黨委書記抓統戰的工作責任。一是強化在政治引領、加強黨的領導上的示范作用。要求黨委書記每季度參加一次示范點理論學習,開展一次聯誼交友活動,篩查一次風險隱患,聽取一次統戰工作匯報,解決一件統戰實事。二是強化在陣地建設、平臺搭建上的示范作用。對示范點創新項目推進、措施、成效親自過問,因地制宜建成活動陣地和實踐創新基地,為統戰成員彰顯作為、展示風采搭建平臺。三是強化在凝聚力量、服務發展上的示范作用。支持示范點統戰組織常態化開展活動,支持統戰成員參與鄉村振興、社會治理、項目建設、維護穩定等工作,達到統戰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截至目前,全縣建成一個縣委書記統戰示范點,建成17個鄉鎮黨委書記統戰示范點。(徐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