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縣清廉村居創建工作掠影
近年來,竹山縣創新舉措,按照省市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六清”目標,扎實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工作,堅持“試點先行、全面鋪開”的原則,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竹山特色的“清廉村居”建設路子,2021年第一批打造縣鄉兩級典型樣板村33個,今年又啟動第二批典型樣板村建設(力爭培植省級典型樣板村1個、市級典型樣板村2個、縣級典型樣板村10個、鄉鎮級典型樣板村64個),積極形成典型樣板村“看有亮點、做有內容、學有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
精心謀劃,形成創建工作大格局
健全體制機制。根據省市清廉村居建設相關工作要求,該縣比照省、市清廉村居建設組織領導體系,對縣級清廉村居建設協調小組及組成成員進行優化調整。要求各鄉鎮組建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黨務副書記牽頭抓總、紀委書記親自主抓的工作格局。有效保障了縣鄉兩級清廉村居創建工作有人負責、科學部署、專業指導、全面把控。
明確創建標準。結合竹山實際,及時出臺了《竹山縣2022年清廉村居建設重點工作方案》,圍繞“六清”(政治頭腦清醒、發展思路清晰、工作重點清楚、村企關系親清、人居環境清凈、黨員干部清廉)要求,明確了清廉村居建設工作任務清單暨考核細則,給全縣清廉村居建設提出了可行性指導意見。
狠抓責任落實。嚴格落實清廉村居建設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包聯清廉村居重點樣板村責任制,建立了“縣委牽頭抓總、紀委監委具體指導、農業農村部門具體負責、鄉鎮具體實施、成員單位包聯幫建”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工作合力。同時,每季度召開成員單位包聯推進會和不定期下沉村居調研督導,持續推動清廉村居工作落在實處。
深挖特色,弘揚清廉為民新風尚
村民積極參與,強化權力運行監管。該縣寶豐、柳林等鄉鎮,聘請老干部、老黨員、老退伍軍人各一名為村級“三重一大”監督員,不定期組織村“兩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三重一大”監督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集體研究,集體決策,村支部書記實行末位表決,確保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合理、合規、合紀。
用活網絡服務,打造陽光村務平臺。麻家渡、秦古等鄉鎮,全面梳理涵蓋村務決策、“三資”管理等五大類18條涉及村民利益的村務事項,并將辦理步驟、統一標準公布在微信公眾號上,實現往來群眾通過“碼上掃一掃”即可清晰了解,落實落細“三公開”,以陽光村務促權力公開透明。
落實統一管理,確保資金使用透明。得勝、溢水等鄉鎮,嚴格執行農村賬務、資金“雙代管”制度,實現統一資金管理、統一會計核算、統一財務公開、統一票據管理,結合公示欄和微信群“雙軌公開”,從源頭上預防了腐敗發生,保障村集體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加強文化宣傳,廉潔清風深入人心。上庸鎮北壩村等為典型,將黨紀法規知識巧妙融入三句半、“上庸滾龍”、官渡民歌等優秀傳統民俗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嚴肅的黨紀法規知識“動起來”“活起來”,真正使老百姓看得懂、聽得到、樂意看,讓黨紀國法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統籌推進落實,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文峰輕土坪村、秦古秦家坪村等樣板村,以“清廉竹山”創建為載體,統籌開展清廉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五進”行動,做實做好“紀法同行”集中學習、“清廉竹山”共建共享、“清廉有為”作風提升等活動,編好“廉政安全網”,筑好“廉政防火墻”。
突出創建主題,深入挖掘本地元素。該縣麻家渡鎮羅家坡村以“蓮”喻“廉”,深度結合十星級創建,大力選樹身邊典型,激勵群眾參與創建;官渡桃園村以“清山、清松、清水、清廉”為主題,融入當地古鹽道文化,突出吃苦耐勞的精神主題;竹坪興茶村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通過皮影戲深刻演繹清廉故事,達到“皮影話清廉”警示宣傳效應;得勝金明村通過“村社合一”的形式,依托村內茶葉合作社,打造“清廉茶室”,以干部與干部、干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喝茶品茶為契機,互評互促、共話清廉。
干群聯動,推進鄉村風貌換新顏
干群精神面貌大變樣。通過創建“清廉村居”,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村兩委干部的執行力進一步提升,全縣各村上下思發展、議提升,抓突破、干實事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強化,村內事務運行更加有序,村莊治理更加有效,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干部作風更加務實,民風家風更加清朗。
產業發展水平大提升。圍繞“一主四特”產業布局(以茶葉產業為主導,以生豬為主的大畜牧產業、以菜籽油和木本油料為主的大糧油產業,以食用菌、中藥材、煙葉、竹產業為主的特色產業),該縣因地制宜指導各鄉鎮編制村居產業發展規劃,依托地域產業特色推進集體經濟發展,每個村居有可靠的產業發展項目和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村集體經營性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的村逐年增長。
村莊整體環境大優化。依托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統籌規劃引領,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動員,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攻堅,基本解決了“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環境衛生和村莊面貌明顯提升,“街面凈、線理順,招牌靚、馬路平,貨入店、車停正,垃圾治、溪水清,花草鮮、環境美”的鄉村面貌基本形成。
黨風社風家風大好轉。竹山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清廉村居”建設的重要部分,充分發揮文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文化長廊、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宣傳陣地,以廉政警句、“微腐敗”漫畫、好家風家訓展示等為主要內容,充分挖掘“黨建陣地、清廉廊道、文化廣場”等多途徑體現清廉元素。把綠色低碳、勤儉節約、清正廉潔的良好家風滲透到生活的點滴,助推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的不斷好轉。
基層治理實現大融合。竹山縣全面科學統籌部署,不斷優化頂層建設,把清廉村居創建同清廉文化、清廉家庭等一體創建,實現共建共享、互通有無,豐富了創建內涵;將清廉村居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示范區、擦亮小城鎮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數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強化項目資金支持,保障了創建的示范性,不僅清廉村居創建有血有肉,還貫通了基層治理大動脈。
(楊鑫、彭海龍、向金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