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們如何做好日常防護遠離病毒呢?
一、居家防護不放松
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途徑和成人一樣,一是通過口或鼻吸入有病毒的飛沫和氣溶膠;二是有病毒的飛沫和氣溶膠濺到或落到孩子的口、鼻和眼睛部位;三是被病毒污染的手接觸口、鼻、眼睛。因此,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措施。
那么,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日常防護呢?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居家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1、接觸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須洗手,以保持手部清潔。教會孩子使用科學的洗手法,洗手時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
2、孩子的玩具和餐具等,家長要定期消毒。
3、每天室內通風次數不少于3次,每次通風時間20至30分鐘。當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的頻次和時間可適當減少。
4、每餐制作過程始終保持清潔衛(wèi)生、生熟分開。使用的餐具,在餐前餐后均應及時徹底清洗、消毒后存放。切忌使用消毒劑消毒,最好是進行煮沸消毒。
5、家長回家后應換掉外面穿的衣物,洗手后再抱孩子。
6、用餐時,家長不要與孩子共用餐具。給孩子喂食時,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嘗試食物后再喂給孩子,更不要用嘴嚼完食物后再喂給孩子。
二、出門就診防護到位
1、外出時,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和密閉空間。在外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離。少去室內游樂場等公共娛樂場所。如去公共場所或觸摸公共設施后,要注意洗手。避免用不潔凈的手觸碰眼睛、鼻子、嘴巴。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彎曲的胳膊肘遮擋嘴和鼻子,或使用紙巾遮擋。
2、注意保持手衛(wèi)生。無流動水時,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嬰幼兒應使用嬰幼兒專用消毒紙巾。
3、在密閉空間、人員密集的場所,兒童應佩戴口罩。同時,家長應幫助兒童正確佩戴口罩,并隨時關注兒童口罩佩戴情況。如果兒童在佩戴口罩時感覺到呼吸困難等不適,應及時調整或停止佩戴口罩。
4、若有就醫(yī)需要,盡量選擇兒童醫(yī)院或綜合性醫(yī)院的兒科門診,減少在成人門診或呼吸科接觸到患者的風險。就診前先預約。候診時,家長盡量帶著孩子在通風處等待。注意和其他候診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盡量不要觸摸醫(yī)院的物品,減少在醫(yī)院停留的時間。
除上述要點之外,家長特別要注意:兒童生病后不要諱疾忌醫(yī)。兒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齡兒童,可能會在較短時間內出現明顯的病情變化,如果在家“生扛”,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導致不良后果發(fā)生。
三、健康生活,增強抵抗力
1、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fā)育和行為形成的關鍵期。疫情期間,家長要保障兒童青少年的營養(yǎng)均衡,增強他們的抵抗力。
2、兒童青少年應堅持運動。在戶外,可以選擇快步走、慢跑、球類運動等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果是居家期間,也應利用有限條件,積極開展身體活動,如進行家務勞動、廣播操、拉伸運動等。
3、避免久坐,每坐1小時站起來動一動。減少學習以外看電視、電腦、手機屏幕時間。保證每天睡眠充足,達到8至10小時。(市疾控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