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美好生活,奮斗在創業路上。失敗的,成功的,比比皆是。走過了,再回過頭去,找尋成敗的得失,一定各有各的成因。
劉美樹是一位成功人士,30多年的創業歷程,誠實守信,成為他一路前行的名片,幫助他在競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劉美樹是秦古鎮大溪村村民,2021年,53歲的劉美樹,早已事業有成。他創辦的磚廠,分布在山東、甘肅、青海、新疆、陜西、內蒙各地,在他手下務工掙錢的鄉里鄉親,平常穩定在400多人,高峰時1000多人。
發展事業,人是最重要的成本。凡在劉美樹手下打過工的人,很快就成為劉美樹的鐵桿工友,為啥?劉美樹待人心誠,靠得住,他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所以,他的工地,不存在用工困難,這是他的事業能持續、穩定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推己及人
1996年,劉美樹在打工潮的推動下,去了河北一家磚廠務工。沒想到他的誠實,改變了他的命運。劉美樹進廠不久,廠里負責人發現他言語不多,但辦事非常認真,只要他干的活兒,不需督辦、檢查,他會不折不扣按任務指標落實。不到半年,劉美樹便被安排去管理一個分廠。這位普通的農民,就這樣走上了管理之路。
當過農民工的劉美樹,最懂農民工。劉美樹當上分廠負責人后,他要親自招收工人。那個年代,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十分嚴重。劉美樹回家鄉招工,首先向鄉親們承諾的就是:一不拖欠工人工資,二保證打工人員人身安全。在當地,劉美樹為人誠實,有口皆碑。所以他第一次招工,就拉起了80多人的隊伍。
在劉美樹手下干活的朱志剛說:“跟劉老板一起干心里踏實,他從不拖欠大伙的錢。前些年,我家里有困難,經常向劉老板提前預支工資,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元。”工友張明華家里蓋房子,急需花錢,但工資不夠,又從劉美樹手中預支5000多元。劉美樹說:“每個人都會遇到用錢的困難,只要講誠信,我資金再緊張,也要幫這個忙!”
那時,劉美樹的事業正在發展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資金困難是劉美樹最大的壓力。即使這樣,劉美樹仍忠實地踐行“不拖欠工資”的承諾。并且,他每年用于預付工友工資高達10萬元以上。
工友中有不少大齡青年,因各種原因,找對象成為“老大難”。劉美樹鼓勵他們,努力掙錢,誠實做人,我一定盡力幫你們找媳婦。在劉美樹手下務工的馮海平說:“劉老板說話算數,我的媳婦就是他牽線談成的”。十幾年來,經劉美樹穿針引線,有11名大齡工友娶妻成家。
二、誠信無價
以誠信換誠信,是劉美樹與工友談論最多的處事法則。所以,與劉美樹共事的工友,如果他很誠實,并且有能力,會很快得到劉美樹的重用。同鄉唐朝勇,開始在劉美樹手下當工人,再到給劉美樹管理分廠,到后來自己創辦磚廠,如今已成為年收入幾百萬的老板。他不僅從劉美樹那里學到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劉美樹恪守誠信的品格。象唐朝勇一樣,同鄉的左可平、張才保、王承堯等30多人,當年都是劉美樹手下的打工仔,如今都已成為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企業管理人才。誠信立業,是他們這一批人從劉美樹那里學到的成功法寶。
誠信決定成敗。2009年,在河北當包工頭的同鄉杜余聯,因工程急需一筆資金運轉,身邊能借的都借遍了,實在沒法子,只好試探性地去找沒打過交道的劉美樹。劉美樹對杜余聯的為人早有耳聞,了解他的企業狀況后,當即借給他2萬元,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杜余聯的企業從此度過難關,一直順利的發展到今天,他們二人也因此成為知己。2013年,城關鎮虎山村的朱美枝,要創辦虎山磚廠,她把可以抵押貸款的資產都抵押了,缺口仍然很大,有人讓她找劉美樹求援。劉美樹對朱美枝的為人考察后,認為可信,很快拆借給她300萬元,使朱美枝的磚廠迅速步入良性運營。
劉美樹說,他也幫助過不守誠信的人,吃過他們的虧,但那些人到后來都一事無成,甚至敗的很慘。
三、一諾千金
劉美樹表態要辦的事,從不“放空炮”,總是言出必行。
2009年2月4日,劉美樹答應業主承辦一項業務,為了遵守約定時間,劉美樹晝夜驅車趕路,終因車速過快導致翻車事故。災難過后,劉美樹認為,嚴格履約,恪守誠信,冒險也值。2012年,家鄉大溪村搞新農村建設,房屋要進行美化、綠化,劉美樹認為這是件好事,他當即向地方干部表態,盡全力支持。這項工程,劉美樹不僅捐資了10萬元,還為在他手下打工的村民回家建房,提前預支工資50多萬元。2016年,大溪村有33家貧困戶,集中遷住安置點新房,劉美樹聽說后,認為這是全村的大喜事,一定回去祝賀。于是,他為這33家平均購買了席夢思床、不銹鋼方桌和木椅,價值2萬余元。2019年,家鄉秦古鎮獨山村要建一座跨河大橋,以解決兩岸民眾過河難問題。因資金缺口很大,地方干部找到劉美樹談及建橋困難,劉美樹說,修路建橋,造福于民,這樣的事我應該盡力。于是,劉美樹多處籌措,為獨山大橋建設工程捐資20萬元。
從1997年至今,劉美樹用于家鄉助學、修路、建福利院、建新農村等各項捐款達200余萬元。
劉美樹認為,人沒有錢了,可以掙,可以借;人要沒有誠信了,就會失去立身之地。所以,誠信對于劉美樹來說,和生命一樣寶貴。 (邵義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