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關愛開辟德育教育魅力世界
通訊員張揚平 陶克報道 “感謝您象親人一樣照顧我的娃.......”3月29日上午,湖北省竹山縣一中高三(2)班教師左自貴,接到一個學生家長從上海埔東打來的電話。自今年2月份該縣在中小學開展“親情關愛留守學生”德育工程后,全縣已經有130位教師收到這樣的電話或信件了。
竹山縣地處偏遠山區,屬于國家級區貧困縣,打工經濟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要渠道,據統計每年打工家庭達7萬多戶。很多家庭都是雙親外出,將上學的子女寄住在親戚家,或干脆一個人放在家里。這些學生平時缺少家庭教育,雙休日里自由度非常大,學校對其行為失控。部分學生與社會人員頻繁交往,將不良習氣帶進校園。加之許多父母覺得對孩子的關愛太少,把金錢當作補償,對孩子的要求盡量滿足。于是出現一批“學生富翁”,無節制超標準消費,染上泡網吧、賭博等惡習。該縣一高二學生一次向父母要了2000元錢,在一夜之間賭了個精光。更有甚者參與違法活動,2003年該縣發生的青少年違反社會治安案件中,有95.7起屬留守學生。另外,留守學生由于年幼單純,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成為校園安全的一大隱患。少數學生從小學起就遠離父母,得不到應有的家庭溫暖,形成孤獨、自閉等性格,對以后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這種現象引起了該縣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一方面與各學校簽定安全責任書,實行“一票否決制”,強化校園安全措施。同時致力于探索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新方法,以德育工作為突破口,引導所有的學生健康成長。各學校建立留守學生檔案,掌握每個人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與家長保持全天侯聯系,幫助家長對學生的消費進行適度調控。針對留守學生普遍缺少親情關愛的特殊性,給每名學生安排一位有德育經驗的老師,以“編外家長”的身份履行監護人的義務。教師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親切對話,對他們進行道德熏陶、情緒疏導,并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直到學生畢業。該縣得勝鎮初二一姓何的學生父母在國外務工,他住在舅舅家。結對的老師了解到他和街上的小青年來往,并開始抽煙喝酒,通過反復做工作,讓他到學校住宿改掉了不良習慣。該縣教育局長薛繼田說,目前有千余名留守學生得到了老師親情般的關愛,他們將把這作為新時期德育工程的一個重要課題來抓,為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