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竹山縣委員會主席 劉聲齊
政協竹山縣第七屆委員會任期的五年,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六大精神,實現中共竹山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加快竹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戰略機遇期,也是竹山縣謀求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新一屆政協將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積極服務發展大局,用時代的要求來審視政協工作,用發展的眼光來研究政協工作,用創新的精神來推動政協工作,用實踐的標準來檢驗政協工作,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不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牢牢把握人民政協前進的正確方向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集合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中的優秀分子,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先進的革命理論作指導,正確認識和把握著社會歷史發展規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沒有任何私利可圖,在革命、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階段,黨領導人民戰勝困難和落后,走向勝利和前進,它的領導地位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歷史形成的。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做好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根本保證。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決定了對人民政協的領導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的根本保證,是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的根本保證,是做好新時期政協工作的根本保證。共產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主要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政協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縣政協堅持黨的領導,主要是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是要堅持縣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工作措施,就是要與縣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中共竹山縣委的領導下,圍繞工作中心,履行政協職能,只有這樣,才能使政治協商更加深入,民主監督更加有力,參政議政更有成效。
二、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抓住人民政協的中心使命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也是各個方面和各項工作必須服從的大局。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服務經濟建設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必需遵循的原則,是政協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的根本。中共竹山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十一次黨代會和十五屆人代會上,旗幟鮮明的提出“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發展戰略,號召全縣人民爭創比較優勢,發揮后發優勢,努力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人民政協只有圍繞全縣發展大局,自覺服從、服務于這個中心,才能有所作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民政協首先要發揮“人才庫”作用,爭當經濟建設的“排頭兵”。七屆政協委員會,在總人數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卻集中薈萃了一批經濟建設前沿的個體私營業主精英,吸納、充實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黨政領導干部,調整、增加了一批各個領域成績顯著的專業技術骨干和各機關單位中表現突出的業務骨干,匯集了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人才濟濟,智力雄厚。各位委員作為社會主義勞動者、建設者要意氣風發、滿懷信心的投入到全縣火熱的經濟建設主戰場當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立足本職,勤奮工作,展現才華,建功立業,爭當行業的建設標兵,以優異的成績和模范的行為影響他人,回報社會,以自己生動的工作實踐為全縣的經濟建設增磚添瓦,增光添彩。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充當縣委、政府的“智囊團”。面對縣內縣外的新形勢和實踐中復雜多變的新情況,要加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步伐,勝利實現黨代會和人代會上確立的既定目標,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對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進行正確的決策,這是一切領導工作的核心環節。人民政協匯聚了社會各界代表人士,要充分發揮這一智力、人才優勢,積極參與縣委、縣政府對重大問題的決策,大力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把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優勢。當前,要組織廣大政協委員,緊緊圍繞“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條主線,咬定“群眾脫貧、財政脫困”兩大工作目標,在縣委決策前、人大表決前、政府實施前對事關全局的水電、交通、生態、城鎮和環境五項重點建設,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不管是視察報告、委員提案,還是社情民意、意見建議,都必須有鮮明的主張、新穎的觀點、可靠的依據和翔實的內容,必須和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或階段工作合拍,必須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步,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包容性大的優勢,充當社會安定團結的“穩壓器”。圍繞大目標、建立大聯合、實現大團結是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核心內容,是人民政協工作的主題。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斗力,團結才能勝利。要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必須努力營造并積極維護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人民政協作為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群眾的重要組織,是大聯合的象征,是大團結的舞臺,在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準確有效地傳達到社會各階層;把群眾的呼聲和意愿迅速及時地反映上來,夯實團結穩定的群眾基礎。廣大政協委員,要/順應民心,多做理順群眾情緒的事;體察民情,多做反映社情民意的事;關心民生,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廣交朋友,多做聯系群眾的事。協助黨委、政府妥善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把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到黨和政府的周圍,凝聚到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斗的偉大事業當中。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爭當全縣經濟建設工作中的“催化劑”。縣十一次黨代會和十五屆人代會已經確定了我縣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和施政方針,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組織和動員干部群眾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努力奮斗。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廣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優勢,把社會各方面的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代會、人代會精神上來,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智慧凝聚到實現黨代會、人代會所確定的目標和任務上來。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求同存異,增進共識,既反映多數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納少數人的合理主張,營造兼容并包、和衷共濟的創業環境和民主和諧的工作氛圍,緊緊圍繞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團結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力量,調動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因素,鼓勵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勞動,尊重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創造,讓各種創造財富的力量源泉競相進發,交相輝映。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民政協要爭當民營經濟的代言人,為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原動力”。商品經濟的基本要件之一是商品的私有性,這就決定著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當然主體。目前,民營經濟利用三分之一的社會資源,創造出了三分之二的社會財富。環顧四周,各地的發展實踐已一再證明:區域經濟行不行,主要靠民營。人民政協是各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各種社會力量組成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同民營經濟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要從經濟學的角度理性審視民營經濟,深刻認識到民營經濟不僅是縣域經濟的支撐,而且作為新的體制性因素,日益成為擴大社會經濟基礎,完善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推動力量。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把民營業主作為新階段經濟統戰工作的主要對象,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上下通達、左右聯系、人才濟濟、智力雄厚的優勢,在政治上爭當民營業主的代言人,為他們奔走呼號,呼吁吶喊,反映他們的意見和愿望,解決他們的問題和困難;在經濟上爭當民營業主的“守護神”,不斷地通過視察、調研、社情民意、意見建議等方式,協助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各項法律、法規、政策,用硬手段改善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軟環境;在發展方式上,協助縣委、政府把招商引資與本地創業相結合,樹立“富民”意識,大力發展創業型個體私營經濟、家庭手工業和城鎮居民創業型就業;在業務上,真心實意為民營業主解難釋惑,幫助他們提高科技含量,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努力從家族式作坊企業向規范化現代企業轉變;教育民營業主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合法經營、依法納稅。只有更多的“自我發展、自我致富”的市場主體四處涌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自主性“原動力”。
三、堅持團結和民主主題,認真履行人民政協的三大職能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基本職能。我們要以敏銳的眼光和思維,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來確定我們的工作思路和履行職能的重點,努力把各級黨委關于政協履行職能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履行政治協商職能,重在主動貴在行動。政治協商是政協的首要職能,縣政協履行政治協商職能,主要是就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協商討論,以會議為主要形式,并按一定的程序和規則鄭重進行。這樣往往容易產生坐等協商的觀念,導致工作不夠主動積極。任何工作,主動可以贏得領導的重視,主動可以獲得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主動可以爭取時間、把握時機。主動不是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因此,縣政協組織要圍繞縣委政府正在思考與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政治協商,以服務縣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大局為出發點來開展協商,以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為目標來開展協商,以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為落腳點來開展協商。通過大范圍的討論、小范圍的座談、公開協商、內部溝通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重要事情,都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都應主動向縣委政府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