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政
依托特色、培植產業龍頭
當前,產業結構調整思想深入千家萬戶,但是仍處于星星點點、小打小鬧狀態,經濟效益低,抵御風險能力差,群眾積極性主動性不高,還處于“等、望”壯態。這證明缺乏產業龍頭效應。只有結合地方實際,找準相對優勢,依托特色產業,培植產業龍頭,以龍頭帶動全局,形成整體合力,才能提高競爭力和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才能保證產業增產增效,才能激起廣大群眾發展產業的熱情。產業調整事業就能如日中天。
放眼銷售、打造流通網絡
產品流通不暢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由于流通不暢,產品大量積壓,價格下降,效益低下,極大損傷廣大群眾積極性,嚴重影響產業發展步伐。只有運用現代化物流理念,打通流通通道,找準銷售平臺,保證物暢其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濟濟效益,才能促進農業開發的大動作、大發展。
著眼環境、建立長效機制
當前,廣大農村缺乏公平、合理、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政策服務、保障機制。這些都阻礙了農業大開發,致使許多好的發展項目的動機被抹殺在萌芽狀態。這就要求我們站在市場濟濟的角度用長遠的眼光,更新觀念,建立有利于農業大開發、有利于農民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緊扣政策、爭取政策扶持
貧困地區資金缺乏,技術薄弱,思想解放不夠,只靠自身力量根本無法全面實現農業大開發。只有在政策大氣侯下,依靠政策在、技術、資金上宏觀扶持,找準適宜種植、適銷對路的產業,才能搞好大調整,形成大規模。 (作者單位:秦古鎮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