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功玉,今年69歲,家住城關鎮虎山村3組,和孫子兩人過日子。因家庭困難,從2010年開始享受國家低保救助。
我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2個兒子聰明可愛,我當船太公擺渡掙錢,妻子在家照顧孩子。噩運從1987年相繼開始,那年我大兒子13歲,與鄰居家孩子玩耍摔斷胳膊,骨頭將皮膚刺出了血,后來發生“破傷風”死亡。妻子日夜以淚洗面,精神受到刺激,以致于我們無法一起生活,她另起爐灶住在隔壁。我小兒子比較優秀,中專畢業后分配在縣石油公司上班,后辭職下海,在武漢做鋼材及鋁合金門窗加工生意。2009年,安裝防盜網時失足從3樓摔下,造成嚴重腦震蕩,腦部殘留淤血,一年后并發癥死亡。不久,兒媳婦稱要出門打工,將7歲的孫子送回來。中年喪子,我的天塌了,我也不想活了。但看著可憐的孫子,我強打起精神來。
我的遭遇得到鄉親們的同情和照顧,2010年村上幫我申請了低保,當初每月55元,年年漲一點兒,現在漲到200多元。這些年我就是用它管孫子在學校的生活費。由于我孫子是城鎮戶口,人和戶分離,前不久才辦妥城鎮低保手續,聽說城鎮低保標準高些,每月有400多元,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消息,為我孫子讀書多了一份保障。
我孫子名叫王思博,今年15歲,在文峰中學讀九年級。他特別懂事,學習成績優秀,放學回家幫我洗衣、做飯、喂豬。記得2011年,我蓋新房,為了省工錢,附屬工程我自己當主力,孫子幫我遞磚瓦材料,我倆用了半年時間鋪起隔熱層。
黨的低保政策,給了我信心和希望。我最大的理想是讓孫子上大學。為了這個夢想我一直在堅持,不光種自己名下2畝多地,還租種別人家土地1畝多,也釀酒賣,用酒糟喂豬。去年我喂3頭豬,賣了1萬多元。今年我又喂了2頭豬,中秋節準備殺1頭賣。孫子上高中大學要大花錢,我必須努力,能積攢一點兒是一點兒。(陳興云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