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大年初二,寶豐鎮秦家河三組費榮華家的晚輩來給他拜年,大家坐在場子里曬太陽。“如今黨的政策真好,種地、喂豬、養牛都給錢,就連喂只雞國家也給錢。”他的大侄兒費波說道。“是呀,我們村今年有個在外地回來創業的,今年養了20頭牛,8頭豬,還有一群羊,聽說年底領了好幾萬呢!”他的侄女婿李軍接下話來……大家談論著現在的農村扶貧好政策。
費榮華今年68歲了,沒有兒子,兩個女兒嫁到外地去了,夫妻兩都是60多歲的人了,身體還算硬朗。靠種地過日子,家里還住著土房子,生活過的很拮據。去年,扶貧工作隊到村,要他選個脫貧項目,可一輩子和黃土地打交道的他,一時半會兒想不出好項目,聽著大家的議論,他沉默不語。
經過一番思索,他說,在他心里萌生了一個脫貧的愿望,說出來讓大伙參考參考。
“我想辦個養雞場,養幾百只土雞”。費榮華說,我家屋后的樹林和土地都是自己的,我想把這里圈起來,養500只土雞,發點土雞財。大家查看了他的小院四周的情況,覺得唯一的辦法,還是在小院后邊的坡坡上,做點“雞文章”。
“說實話,我和老伴兒都60多歲,我思考了養雞這事兒,適合我們來干。”費榮華自言自語道。
“養土雞還是來錢,但是把幾畝地圈起來,要得不少本錢,又沒雞苗,咋辦?”談及圈地和雞苗,他一臉的困惑。這時,他的侄女費華珍開腔了:“今年縣里的扶貧要精準到戶了,你找他們想點辦法,先弄點圍雞圈的鐵網子,把地圍起來。天氣暖和了,我聯系一下一個朋友,讓他送200只雞苗過來,先養著,一步一步發展,等你養雞場成規模了,畜牧局、農業局等好多單位都會支持你的!”“這太好了!”費榮華的臉上露出幸福的表情。
“如果這事能成,今年我一定能夠脫貧。”費榮華算了一筆賬:“我用自有的幾畝地,養500只雞,到年底每只雞如果能賣80元,就能收入4萬元,再加上雞蛋賣的錢,可能會達到5萬元,除去成本,每年可有2萬多元純收入。”(向繼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