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中全會到五中全會省部級官員有哪些調整
5部委調整一把手8省份的黨委書記或行政長官有所調整
上周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中央委員方面的人事調整頗受關注。自十八屆二中全會以來,省部級人事便迎來密集調整。相比此前,四中全會到五中全會這一年,人事調整更顯頻繁。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四中全會以來,5個省部級單位換了“一把手”,地方上則有8個省份的省級黨委書記或省級行政長官有所調整,而副部級干部的變動更是不勝枚舉。出現人員調整的部委中,工信部和發改委的人事變動較為頻繁。此外,履新省級政府的一把手中,以“老將”居多。
調整
5部委換帥8個省份黨政“一把手”有所調整
從去年10月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至今,已有5個部級單位更換了“一把手”,包括文化部、環保部、中央統戰部、國家統計局和安監總局。
去年12月,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雒樹剛調任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他今年60歲,原部長蔡武2014年10月滿65歲,現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同年12月的最后一天,國務院宣布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春蘭兼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原部長令計劃已被雙開。
另外三位調整的“一把手”系今年調任。1月,51歲的清華大學原校長陳吉寧接棒已到退休年齡的周生賢,出任環保部黨組書記,2月開始任環保部部長。
國家統計局則是今年5月換的帥,王保安任國家統計局局長,他此前為財政部副部長。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馬建堂四中全會時由中央候補委員增補為中央委員,已于今年4月調任國家行政學院,任黨委委員、常務副院長。
在五中全會開幕前,10月中旬,公安部原副部長楊煥寧調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任黨組書記、局長。原局長楊棟梁今年8月已落馬。
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部委“一把手”的變動只有5人,但副部級干部調動頻繁。除了各大部委幾乎都有調整以外,“一行三會”、國務院副秘書長、國新辦、央視、央廣、新華社等都有副部級以上的干部調整。
地方黨政領導方面,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十八屆二中全會后全國31個省份的省級黨政一把手調整基本到位。此后至四中全會召開時,僅有山西、吉林兩省受反腐影響省委黨政一把手有所調整。其中,吉林省原省委書記王儒林同崗調任山西,整頓因塌方式腐敗嚴重受損的山西省委常委班子,山西省原省委書記袁純清則調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吉林省黨政一把手受此影響聯動調整,原省長巴音朝魯接手省委書記一職,省長一職則由中國農行調任的金融專家蔣超良接任。
而十八屆四中全會至五中全會期間,據北青報記者統計,貴州、遼寧、河北、海南、安徽、云南、新疆、天津等8個省份的省級黨委書記或省級行政長官有所調整。
調整的原因多樣,具體有三個方面:
一是受腐敗影響,如河北省原省委書記周本順于今年7月落馬。
二是源于反腐的連帶效應,如天津、貴州、新疆。天津市原市委書記孫春蘭補缺統戰部后,由此造成天津市長黃興國代理市委書記一職近一年;貴州也是如此,原省委書記趙克志調任河北補缺,黨政一把手因而調整。
三是由新老交替引發的正常調整,如遼寧、安徽,王珉、張寶順到齡退居二線,兩省黨政一把手也因此換新;也有如云南,2014年年底,時年64歲的云南省原省委書記秦光榮提前退居二線,調任全國人大,繼而引發調整。
8個省份中,海南省的調整略顯特別。海南省原省長蔣定之,“罕見”回鄉就任江蘇省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其省長一職由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劉賜貴“空降”海南接任。在海南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官方透露蔣定之卸任海南省長前曾克服健康問題堅持工作,蔣定之隨后在全國兩會上透露是耳疾。
部委調整觀察
工信部、發改委人事變動頻繁
縱觀1年來的人事調整,北青報記者發現,2個部委的副部級干部變動較為頻繁——工信部和發改委。
工信部目前1正9副的領導班子格局中,有5位副部長是過去1年調整的。最早的調整發生在今年1月,工信部辦公廳原主任莫瑋任黨組成員,晉升副部級。緊接著的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校長懷進鵬調任工信部任副部長、黨組成員。7月,青海省原副省長辛國斌到任。此后,同樣在10月,五中全會前夕,工信部再來兩位副部長,分別是湖南省委原常委陳肇雄和原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
國家發改委1年來同樣有5位副部級干部履新。除了任建華任黨組成員,負責紀檢以外,另外4人都還有副主任的職務,其中3人是正部長級,只有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王曉濤是副部級。3位正部長級的副主任分別是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原局長張勇,新疆自治區原副書記、政府主席努爾·白克力,國務院研究室原黨組書記、主任寧吉喆。此外,努爾·白克力還兼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福建省原副省長鄭柵潔8月調任能源局任副部長級副局長。被免去職務的原副主任朱之鑫、解振華、吳新雄均是1949年生人,年齡已滿,原副主任徐憲平1954年生人,今年也已61歲,4人都應因年齡原因卸任。
此外,去年年底以來,宣傳系統也出現人事變動,包括中宣部、網信辦、國新辦等國家宣傳管理機構,還有新華社、央視、央廣等國家級媒體的干部。
干部來源各有不同
從干部提拔的來源來看,來自單位內部和外部的調任皆有。但是從數量上看,副部級干部由本單位內培養提拔的比例遠高于外單位調任的。
比如工信部副部長莫瑋、馮飛,之前都是工信部的司級干部,一個任辦公廳主任,一個任產業政策司司長,今年先后升為副部長;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原為副秘書長;監察部副部長陳雍原為第十二紀檢監察室主任。另外,財政部、公安部、教育部等近10個有副部長履新的單位均存在內部提拔的狀況。
外單位調任同時提拔的也有,數量上則少得多,包括文化部部長雒樹剛、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安監總局局長楊煥寧、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劉建超、中紀委秘書長楊曉超、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海南省長劉賜貴等都是這種情況。
在干部提拔中,提拔的速度不一。
例如楊煥寧到安監總局履新前,2001年就已經是公安部副部長,干了15年副部長才升至正部級。
而像楊曉超,2013年7月才從北京市財政局長任副市長,完成局級到副部的提升,緊接著1年后任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再1年就任中紀委秘書長,2年完成了副部到正部的升級。
地方調整觀察
黃興國成十年來任職時間最長代理書記
8個省份中,貴州、遼寧、河北、安徽、云南、天津等6個省份在此前1年間調整的是省(市)委書記。其中,貴州、遼寧、安徽、云南都是由原省長接任,屬正常調整。
較為特別的是天津,孫春蘭赴中央統戰部任職后,天津市市長黃興國從2014年12月代理市委書記至今。就在2個月前,他還經歷了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8月19日,天津港爆炸舉行第10場新聞發布會時,天津市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首次出席發布會,表示自己對這次事故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
對代理省級黨委書記,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常務副秘書長單學剛曾統計過,改革開放以來,共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過10次黨委代理書記(第一書記)。他分析指出,20世紀80年代起,代理書記出現多為突然事件打亂原有人事布局后的臨時調整,比如原書記的健康原因或領導干部違紀被查處。
天津是十八大后人事調整中唯一出現代理書記的地方,主要是受反腐影響。2014年12月末,孫春蘭在令計劃落馬一周后接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從而造成天津市委書記出缺,由黃興國代理。但同時受反腐影響,河北則有所不同。首個落馬的在任省委書記——河北省原省委書記周本順落馬一周內,貴州省原省委書記趙克志即從西南北上,填補了空缺。貴州省委書記則由陳敏爾接任,其同時兼任省長,直到中央決定孫志剛空降西南,任代理省長。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此前出現過的代理書記中,代理時間最長的是新疆的王樂泉,其代理長達15個月,但這段代理發生在20年前。而在最近十年,福建、西藏、上海等三地曾出現代理書記的情況,其中代理時間最長的是盧展工,由于原書記宋德福因病修養,他于2004年2月代理福建省委書記,10個月后轉正。
黃興國至今代理天津市委書記一職接近一年,已超過盧展工,成為近十年來代理書記時間最長的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西藏、上海代理書記的張慶黎、韓正都在約7個月后迎來中央決定,前者成功轉任,后者則回歸原職于十八大后晉升上海市委書記。
履新省級政府一把手的“老將”居多
貴州、遼寧、海南、安徽、云南、新疆等6個省份政府一把手有調整,蘇樹林落馬后福建省長后續也將調整。相比省級黨委書記,此前一年對省級政府一把手的調整出現了“老將”居多、“不唯年齡論”的新特點。
五中全會前的最新一例省級政府主官調整,出現在貴州。貴州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10月16日決定,接受陳敏爾辭去貴州省省長職務的請求,任命孫志剛為貴州省副省長、代省長。頂著“貴州省委書記、省長”的頭銜,黨政一肩挑長達2個多月的陳敏爾,終于卸下擔子,專司黨務。
值得一說的是為其分憂的新任省級行政長官孫志剛,這是位“老同志”。官方簡歷顯示,孫志剛生于1954年5月,此前為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正部級,但以61歲“高齡”履任地方主政長官,這在以往非常少見。
這是今年以來第二例。此前一例是今年6月接任遼寧省省長的陳求發,1954年12月出生的他履新時也已超過60歲。更早一例是接替努爾·白克力出任新疆自治區主席的雪克來提·扎克爾,生于1953年8月,2014年12月以61歲“高齡”代理省級政府一把手,之后轉正。這兩位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從通俗認為的二線(政協、人大)轉到一線(黨委、政府),其中雪克來提·扎克爾是在上述調整的11個月前,剛剛當選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四中全會以來履新的省長們都不太年輕,海南的劉賜貴、云南的陳豪履新時也都在60歲左右,履新年齡最小的是安徽的李錦斌,1958年2月出生,接任省長時為57歲。一般認為,省級政府主官是省級黨委書記的重要后備干部,如遼寧、安徽省委書記出缺后都由省長晉升,但貴州、海南、云南、遼寧等4地履新的政府主官年齡都比黨委書記大,年齡差最大的如貴州,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是“60后”,生于1960年,比孫志剛小6歲。
部委中也存在這種情況,例如文化部部長雒樹剛1955年5月生人,即將60歲時提成正部。工信部副部長莫瑋1956年生人,59歲從正局升至副部。
不過,結合當選干部選任的新思路也不難理解,早在2013年6月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曾提出選用干部“四不唯”,即“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