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5月19日,城關鎮橋兒溝村村民龍德斌正在新建的羊欄外羊槽內為山羊喂食玉米,談起東門社區干部為他送來5只波爾山羊的事,龍德斌笑得合不攏嘴:“4月20日,東門社區主任馬長清給我送來1只波爾種羊和4只母羊,今年4只母羊少說可產12只羊羔。通過社區干部的幫扶和逐年發展山羊,我就能靠養羊拔掉窮根!”
今年4月初,城關鎮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要求鎮干部在所聯系的困難戶中,通過“授之于魚與授之于漁”的滾動發展方式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4月上旬,東門社區5名干部來到橋兒溝村,該村山場面積大,有特色優質畜牧業養殖優勢,覺得養殖山羊是貧困戶致富的最佳途徑。他們通過與村干部和結對幫扶的4戶貧困戶座談交流,根據結對幫扶戶有意愿養殖山羊的信心,當場拍板,每名干部出資2500元,從房縣購回20只波爾山羊,按每戶1只種羊和4只母羊發放到幫扶戶中。
為激發養殖戶主動發展山羊的責任意識,東門社區5名干部分別與幫扶的養殖戶簽訂協議,要求養殖戶精心飼養,“滾雪球”式發展山羊,以6年為限,6年期滿只償還5只山羊成本錢,其余均歸養殖農戶所有,形成“送羊還本”的養殖模式。馬長清告訴記者,在協助養羊戶新建或改建標準化羊欄的同時,定期邀請畜牧技術人員上門做好養殖技術指導、疫病防預工作,每年負責為養羊戶聯系山羊銷售,通過6年幫扶,實現幫扶戶山羊養殖規模快速擴張和質效同步提高的良好勢頭。(黨世根 劉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