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采摘、裝筐、分揀、上篩、烘干……11月23日,竹坪鄉周家灣村的香菇基地里一片忙碌。
“第一茬香菇采摘進入尾聲了,所以每天采摘、搬運、分揀、注水的工人都有十幾個。”基地負責人張勇飛介紹說。
在香菇棚里,一位身穿防水服的婦女正在熟練地給采摘后的香菇菌棒注水。張勇飛介紹說,給香菇菌棒注水是為了促進香菇的生長和發育,掌握注水的時機和方法,可以有效促進香菇的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
張勇飛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十幾年前,他聽說發展香菇產業有前途,于是前往外地香菇基地參觀學習,后來在潘口鄉一家香菇基地當小工,慢慢掌握了香菇菌棒的制作和培養技術,自己當起了老板,一干就是8年。在自己掙到錢的同時,張勇飛還不忘帶著鄉親們致富。“去年支付菇農工資14萬多,解決了附近村民就業難、創收難的問題。”張勇飛說。
據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該鄉有9個村有香菇基地,每年發展香菇菌棒100萬棒,成為該鄉的支柱產業之一,解決了一大批人就業問題,帶動他們增收致富。 (張云朝 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