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自來水公司系列報道思索篇
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我縣供水事業也得到了長足進步。到目前,縣自來水公司已有干部職工71人,下設供水生產車間、施工隊、修校室和營業大廳,年生產能力達300多萬噸,年銷售收入近300萬元,供水事業的穩步發展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縣域經濟全面民營化,作為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的供水企業,在計劃與市場、國有與民營等系列矛盾的碰撞中,也產生了各種新的問題,從而嚴重制約了供水事業的良性發展。作為市場主體,供水企業應按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機制運行,而由于國有企業、福利性質等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把供水企業推向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發展的狀態,諸多問題使企業的長遠發展舉步維艱。
問題一: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企業舉債投入管網建設,嚴重“透支”。為配合縣委、縣政府工作,搶抓城鎮改造擴建的機遇,推動供水事業的長遠發展,供水企業在政府沒有任何資金投入、自身經濟實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硬著頭皮舉債搞建設,僅1999年至2001年就舉債200多萬元改造鋪設了縣城人民路、鮑竹路、廣場路的供水主管網。與此同時,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老城區供水主管網超期服役,管道老化,為保證用戶正常用水,每年都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搶修;隨著城區改造建設,供水管網也亟待延伸,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
問題二:受各種政策因素影響,供水成本逐年增大,而供水價格持續偏低,供水企業“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僅以供水主要成本電價為例,自1998年以來,電價頻頻上漲,到目前,電價平均每度上漲0.40元,而且電價上漲剛性很強,往往還要補上幾個月的電價差,供水企業每年因此成本多支出20余萬元,同時用于制水的藥品價格也在逐年上升,更加重了企業負擔。而對于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供水價格來說,無法象電價一樣說漲就漲,水價的持續偏低與供水成本的逐年增大形成強烈的反差,僅在2000年,我縣自來水價格通過聽證由每噸水價0.80元提高到0.9155元,而這個價格與供水保本價1.0959元相比,仍然處于虧本銷售的狀態。
問題三:自來水的商品特殊性,決定了供水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放棄其社會效益,為顧全大局維護社會穩定,供水企業常常是“打腫臉充胖子”。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影響,水是社會福利的錯誤觀念仍然存在。近年來,為配合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從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該公司在解決破產企業及下崗困難職工用水方面已累計造成水費流失60多萬元,同時,每年無償為駐竹官兵、武警部隊、五保戶供水,免費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綠化環保供水,僅此年減少收入4萬多元。
問題四:體制不順,市場疲軟,供水企業往往是“拿著搟面杖吹火,有勁使不上”。由于自來水行業體制和機制的特殊性,導致主體不夠明確,造成工作被動,加之自身不具備執法資格,對偷水盜水、破壞取水源頭環境和供水設施等行為的監督、處罰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全縣工業用水和商業用水由1999年占總量的45%下降到10%,這兩項銷售收入也由100多萬元下降到不到20萬元。
當然,困擾供水企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還有不少,但面對新形勢下的各種新問題,供水企業面臨的只能是適應形勢,積極探索改革發展的新路子,唯有如此,企業才能走上良性發展之路。(馮家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