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光凱 袁建軍 方榮華
——追記一代國畫大師袁白濤
得勝鎮文峪河旁有一處叫田坎的小山嶺,山腰里長眠著一位中共早期黨員、一代國畫大師——袁白濤。我們來到這里的時候正是初冬,墳墓四周是枯黃的落葉。
袁白濤,原名知炯,字遠安,中共早期黨員,當代畫家。1900年出生于得勝鋪一書香門第,1924年考入武昌農業高等學堂,1926年加入共產黨,1931年在上海被捕,西安事變后釋放。1941年由于叛徒出賣再次被捕,獲釋后受特務長期嚴密監視,無法與黨組織取得聯系。解放后,袁白濤歷任西北國畫研究室主任、西北美術工作者協會辦公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西安分會辦公室主任、西安各界人民代表、保衛和平大會委員等職,1957年錯劃為“右派”(1997年恢復名譽),1965年返回得勝,“文革”期間被武斗致殘,1975年5月16日去世,享年75歲。
來到袁白濤的出生地陰灣,鄉親們有說不完的話——袁先生在西安被捕后,叛徒勸他投降說:“你只要承認自己不是共產黨員,除了陜西省主席外,什么官都由你挑。”先生說:“如果我不是共產黨員,還能當個啥官?”袁白濤的近房孫子袁慎安說:“文革期間,爺爺白天挨批斗,晚上回來第一件事情便是繪畫,他畫的雄鷹振翅欲飛,栩栩如生。”
袁白濤一生酷愛藝術,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身陷囹圄,抑或疾病纏身之時,他從未停止過作畫呤詩。抗戰時他在一次畫梅后題詩:“鐵骨冰心迥出塵,縱橫挺拔見精神。梅花正合詩人格,不畏嚴寒更愛春。”在伊犁馬嵐農場改造時,他呤道:“層巒聳翠水呈藍,四月春光到馬嵐。棠棣花開楊柳綠,而今北國勝江南。”文革時武斗歸來仍從容作畫寫詩:“地勢向陽紅透頂,黃金難易此丹心。”“歷經風霜雪,寒梅不改香。”“洗盡鉛華見高潔,好留清白在人間。”晚年鄉居,盡管棲身陋室,疾病纏身,他仍筆耕不輟:“心閑原愛畫,身老亦貪書。”“老去無能為畫癡,又當風信到來時。匣中檢點狼毫筆,狂寫梅花一萬支。”他還創造性地用老南瓜蒂替代金石,篆刻了20余枚書畫圖章。
袁白濤擅長大寫意,專畫花卉、翎毛和禽魚,對歷代花鳥畫家的技法摩研深透,加之閱歷積深、鑒藏宏富,因而師古不泥,用筆雄健,畫風清雅,五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并有部分作品傳入朝鮮。他的書畫盡管被造反派說成是“鬼畫桃符”,可十里八鄉的鄉親來請他寫春聯、畫年畫和花燈,他無不欣然應允,常常忙得廢寢忘食,累得腰酸背疼,也不顧會因此招致造反派的批斗。
于右任曾書贈袁伯濤一聯:“天野常清曠,心地本光明。”這正是袁伯濤一生的真實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