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qpwhw"><span id="qpwhw"><delect id="qpwhw"></delect></span></b>
  • <output id="qpwhw"><optgroup id="qpwhw"></optgroup></output>
  • <acronym id="qpwhw"><bdo id="qpwhw"></bdo></acronym>

  • <thead id="qpwhw"><li id="qpwhw"></li></thead>

  • <rp id="qpwhw"></rp>
  • 首頁 > 文化
    【壯麗70年征文】城鄉巨變換新顏
    發布時間: 2019-08-13 08:33 來源: 編輯:
    字體大小:
    打印
    返回

    ○萬宙鑫

    在竹山縣文峰鄉至擂鼓鎮省道沿線,一排排白墻黑瓦的“庸派”民居拔地而起,一片片苗木花草盡情吐綠,街面潔凈如洗,村莊清新靚麗,綠、白兩個主色調彰顯著這片城鎮的魅力與生機,若非本地人親眼目睹了它的變化,誰能想到二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狼藉。

    二十年前,竹山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還很落后,破舊房屋、豬圈廁所隨處可見,農戶門前處處垃圾,鄉村臭水溝臭氣撲鼻,且就醫就學難問題嚴重,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短板突出,“出行靠走,通訊靠吼,運輸靠簍”的現象非常普遍,百姓生存以種地和外出務工為主,部分群眾常年在家待業,久而久之打架、盜竊、賭博之風盛行,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可用“惡劣”形容。

    多年來,竹山縣委縣政府克服貧困縣資金短缺難題,在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攻堅克難、實干實為,先后通過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竹房城鎮帶建設、扶貧項目建設、“1+3”計劃、“5+1”行動,全面推進城鄉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產業壯大、公共服務提升、農民素質提高,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進步,農民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改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風貌全面彰顯。

    宜居家園“有顏值”

    從2006年啟動新農村建設到實施移民搬遷,從竹房城鎮帶建設到扶貧易遷安置,從城鄉融合路徑的不斷探索到“1+3”計劃的成功實施,竹山縣逐步形成核心大城區、特色集鎮、新型社區、美麗鄉村“四位一體”的新型城鎮體系。

    宜居縣城魅力初顯。科學規劃城區建設,按照“山水綠城、生態玉都”定位,先后實施縣城防洪堤、水體景觀帶、城區公園、道路橋梁等一批市政工程,打造國際綠松石城、千福上庸城、濱河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完成新一中、職教集團、婦幼保健院、恒升學校等一批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配套供水、供電、綠化和亮化等基礎設施,強力推進舊城改造、新城拓展、“兩違整治”、“五城聯創”,城區面積由8平方公里拓展至45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36.79%,初步形成“一河兩岸三山六組團”發展格局,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縣城殊榮,先后獲得湖北省衛生縣城、園林縣城、文明縣城稱號,成功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新型鎮村特色鮮明。推進重點片區開發和中心鎮、重點鎮、特色鎮建設,打造龍井、女媧山、川圣等城鎮帶重點片區10個,建成上庸、文峰等新型集鎮5個,成功創建寶豐“四化同步”示范鎮、麻家渡省級綠松石特色小鎮。完成一批鄉鎮舊城鎮住宅區綜合整治,配套實施易地搬遷集中安置,聚集形成新型社區120多個、美麗鄉村84個,城鎮面積進一步拓展,新增城鎮人口近5萬人,區域城鎮化率達60%以上。開展以產業、綠色、衛生、潔凈、亮化五大工程和農民素質提升為主的“5+1”行動,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建成“三化”農廁2.7萬座、“五化”公廁265座,城鄉污水管網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村容村貌顯著提升。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谷竹高速、寶豐一級路建成通車,邊遠鄉鎮進城要道全面升級,建成農村公路3300多公里、改造縣鄉道400多公里,實現了100%行政村、80%自然村通水泥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用水、通信、互聯網實現全覆蓋,農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穩步攀升。

    生態文明彰顯內涵。堅持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綠色行動”計劃,推進“五城聯創”、“五邊綠化”、“生態建設四進”活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工程,完成綠化造林10萬畝、退耕還林4.8萬畝、道路綠化4880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2.69%,培植市級以上生態鄉鎮11個、生態村157個,成功創建湖北省森林城市,綠色宜居的鄉村魅力全面彰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境內堵河水質始終保持國家Ⅱ類標準以上,縣域空氣質量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土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構筑了生態保護堅實防線。

    文明家園“有氣質”

    夯實基層基礎,提升農民素質,培育文明鄉風,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形成了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村新環境。

    優良黨風引領了民風好轉。選優配強254個村(社區)兩委班子和“第一書記”,完成農村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全覆蓋,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夯實了基層戰斗堡壘。加強黨員教育培訓,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黨員干部作風建設,以過硬黨風引領民風好轉。鼓勵黨員發揮“紅色頭雁”效應,領辦產業,發展經營主體,帶動1.5萬戶貧困群眾脫貧增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農民政策培訓、技能培訓、感恩教育,實現7.5萬人懂政策、有技術、能致富,樹牢了廣大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十星”創建塑造了文明風氣。堅持以“十星”創建引領文明鄉風形成,每年評選“十星級文明戶”5.8萬戶以上。把“十星”創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度融合,依托農家書屋、道德講堂等思想文化陣地,開展“星承家風·精神脫貧”“星耀村風·小康示范”“星淳社風·文化強縣”三大行動,培植“星源羅家坡”等精神文明示范村55個,選樹“十星級”典型人物200個、脫貧典型37名,涌現出全國第六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劉學舉、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王煥云等模范人物。出臺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九倡導九禁止”規定,遏制了大操大辦、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開展電影下鄉、送戲下鄉、農民運動會、民歌大賽等群眾文化活動,弘揚了農村健康文化,群眾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全面激發。

    德法兼治維護了鄉村穩定。探索符合竹山農村實際的有效治理路徑,因村制宜制定村規民約,將垃圾治理、環境保護、尊老愛幼、勤勞致富、遵紀守法等內容納入制度體系,將村民遵約情況與“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評選掛鉤,強化了群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行動自覺。推選能人治村,吸納98名致富帶頭人、19名退伍軍人、32名鄉村醫生及教師參與鄉村治理,夯實了鄉村自治基礎。鼓勵律師進村,實施17個鄉鎮法律顧問配備全覆蓋,1800多起農村社會矛盾得到依法調處。深入開展“三查三保”“四大四包”行動,全面排查各類風險隱患,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鄉村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生率明顯下降,賭博等不良風氣有效遏止,群眾治安滿意度穩居全省前列。

    富裕家園“有實力”

    堅持以產業強縣為主題、富民增收為關鍵,打好綠色業態組合拳,助推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

    農業支撐漸強。通過多年探索,形成以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光伏為主,特色種養業為輔的產業體系,截止2018年底,累計建成茶葉面積27.7萬畝、中藥材4.7萬畝、食用菌1061萬袋、光伏69.9兆瓦,農業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132萬畝,培植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園2個,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2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330家,農業特色產業覆蓋貧困群眾達96%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0%以上,申報“三品一標”產品34個,以有機茶、優質油、放心肉、小雜糧、源頭水、山野菜為主的優勢產品進入北京專柜銷售,圣水、十星紅等知名品牌產品遠銷海外,農產品加工值突破70億元。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逐步形成,帶動41453戶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工業效益凸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按照“穩增長、快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實施新時代“工業強縣”戰略,推進珠寶玉石、綠色食品、服裝服飾、智能終端、健康醫藥、清潔能源六大產業轉型升級,全縣水電裝機總量達96萬千瓦、年產值7億元。建成鄧坪農產品加工園、魚嶺生態工業園、通濟溝商貿物流園等“一區多園”,吸引云竹智能、嘉麟杰、正午襪業等一批億元企業落戶園區發展總部經濟,以園區輻射鄉鎮建成扶貧車間142家、家庭作坊1680家,帶動2.5萬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支持秦巴鋇鹽、鑫源皂素、金龍水泥等一批企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走出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新路子,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

    農旅融合發展。堅持走農旅融合道路,整合農業優勢資源,引導農業產業向農旅景區集中、景區建設向農業園區延伸,加快形成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發展格局,先后建成集產業發展、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十大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打造小東川、觀音溝、百里河、總兵安、梅花谷等集采摘體驗、健康養生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示范區,建成湖北旅游名村2個,50多個貧困村通過發展體驗農業、觀光農業、康養農業、電商農業走生態旅游之路,大批農民經營采摘園、農家樂、民宿、電商等產業吃上旅游飯。成功舉辦“萬里茶道·走進竹山”、中國舟釣路亞公開賽、圣水湖千人全魚宴、農民豐收節等農事活動,推進了“女媧補天地·人間桃花源”旅游品牌廣泛傳播,2018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89億元。

    多年來,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質的改善,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截止2018年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06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284元,全縣貧困人口減至12128戶29187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正逐步實現。(作者單位:縣委政研室)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
      竹山便民服務
    • 竹山特產云超市
      竹山特產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第二页_国产无码不卡视频_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交换_每日更新观看AV资源网

  • <b id="qpwhw"><span id="qpwhw"><delect id="qpwhw"></delect></span></b>
  • <output id="qpwhw"><optgroup id="qpwhw"></optgroup></output>
  • <acronym id="qpwhw"><bdo id="qpwhw"></bdo></acronym>

  • <thead id="qpwhw"><li id="qpwhw"></li></thead>

  • <rp id="qpwhw"></rp>
  • 日本视频一区97看 | 亚洲图揄拍自拍另类图片 | 久久亚洲日韩理论AⅤ片 | 亚洲欧美国产宗合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