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臘月時節,麻家渡鎮雞公梁村的群眾卻顧不得忙年,趁晴好天氣在新建的茶葉基地奮力揮鋤,點播茶籽。
冬天晝短夜長,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人早出晚歸,中午不回家吃飯。1月23日中午,有干部提議去點播現場慰問一下,我們便買了兩箱方便面,燒好開水,帶上星夢公司贈送的紅茶紙杯,向山頂的茶葉基地進發。
雞公梁村種茶歷史悠久,群眾也有發展茶葉的積極性。然而,隨著大量勞力外出務工,且無市場主體引導幫帶,大部分茶園日漸荒蕪,現僅存六百畝正常管護的低老茶園,茶農小打小鬧收益少,村集體也無收入。重振茶葉產業,是雞公梁脫貧致富的希望所系!縣新聞辦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干部積極謀劃、奔走,注冊成立了村社合一的茶葉合作社。2018年爭取納入了女媧山片區茶葉產業規劃村,按照“集體主導、群眾參與、規模建園、分類管理、農戶受益”的方法,廣泛宣講政策、動員騰地,新建驗收了標準化茶葉基地832.1畝。
看到我們送水送“飯”來了,正在勞作的群眾停下手中的活,聚攏到一起,席地而坐,有的擦著汗,有的喘著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辛苦了!來,先喝杯茶解解渴?!瘪v村第一書記操儒舜把紅茶紙杯分發給大家,一一沖上開水。
“紅茶?好喝!”有人品出了茶的味道。
“這紅茶就是竹山產的。將來,我們的茶葉不僅能做綠茶,也能加工紅茶,再也不像以前一年到頭只采一季春茶,好多嫩芽鮮葉都浪費了?!钡叫菈舨铇I公司參觀過的村副主任金華介紹說。
“好是好,茶葉產量提高了,問題是哪兒有人力摘呢?”
“我們這是工程建園,將來要用機器采茶的,有合作社當靠山不用怕,我們這幾年的任務就是把茶園管護好。”村支書周付紅解釋道。
隨后,我們把泡好的方便面分發給大家:“將就著吃點兒,打個尖吧!”
“這飯好,有稠也有稀,要是米飯還吃不下去……”茶農詹緒統老兩口憨厚地咧著嘴笑。
“田地都種上了茶葉,今后恐怕沒得飯吃呢!”茶農袁治奎道出部分人的困惑。
“傳統種植業產出效益低,農業產業機構必須調整!政府免費為大家建茶園,免費提供茶籽、無性系茶苗,開春還要提供專用肥、用以套種的玉米種,每年還配套了管護費由合作社統籌使用,這樣大家今后就是專業茶農了。我們還在爭取將新建茶園納入退耕還林……”操儒舜連忙解疑釋惑。
這些產業政策,盡管干部平時在群眾會上反復宣講,但在這樣的場合下再宣傳,還是很暖心。
“種茶葉比種莊稼收入高、也長遠,政策這么好,我們都得擼起袖子加油干!”茶農占緒清邊吃邊聽,笑而頷首。
“吃了地頭飯,啥事都能干!”金華的一句農諺,惹得大家的笑聲在山谷回蕩。(鄭作全 陳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