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勝敏
一直在低頭前行,從未梳理走過的路。當看到身邊的人紛紛在抖音里笑暈過去的時候,我常常會在面目全非的網絡生活中發愣,記憶深處的網上日子,瞬間像情人一樣在遠方若隱若現,向我回眸招手。
22年前,我被分配在一個偏僻的小鄉任教。為了打發大把無聊的時光,教學之余,我把精力都投放在讀書寫作上。為了心中的文學夢,我克扣少得可憐的工資,用于投稿。每次寄稿都是幾十封信,然后是望眼欲穿的等待,而結果往往都是泥牛入海無消息。最后,終于有一家報刊伸出了橄欖枝,這家報刊就是《竹山報》。此后,我成了《竹山報》副刊的常客。可好景不長,進入新世紀,網絡迅速崛起,紙媒逐漸江河日下。2003年,曾經的竹山報社現在的新聞辦,全新上線今日竹山網,風頭逐漸蓋過《今日竹山報》。作為紙媒寫手,我沮喪過,彷徨過。但作為通訊員,在網上發表新聞作品,自今日竹山網上線之始,就已經是我工作中的常態。后來,在編輯老師們的指引下,我經常在今日竹山網的竹山論壇上去逛逛,去看看大蝦們的帖子,逐漸熟悉并接受了全新的網上生活。
2008年,我正式成為竹山論壇網友。我用我的真名字作為自己的網名,這多少有些裝傻充愣的意思,我樂于網友們欣賞我冒傻氣的樣子,后來我迅速“躥紅”的事實證明,我和網友們都沒有錯。在“堵河文藝”欄目,我貼出了我的第一部作品——中篇小說《栗子溝》。為了吊讀者胃口,我也學其他網友,把小說分章節陸續貼出去。我還煞有介事地給小說弄了個導讀,這個類似于廣告的東西,以偏概全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讓網友們閱讀正文的欲望急迫難耐。《栗子溝》故事細膩接地氣,每天貼出的章節,逐漸引起論壇網友的關注,甚至有網友在跟帖中猜測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情節,更多的網友直接向我催促更貼。網友們撓得像被貓抓過的樣子,常常讓我坐在電腦前一笑半天,不能自拔。《栗子溝》全部貼出后,點擊率超過了兩萬,刷新了論壇點擊率新紀錄。
此后,我陸續貼出了《老廣的試驗》、《謠言》等短篇小說,散文若干篇。每個小說的點擊率都過萬,散文也有好幾千。我一躍成為論壇“網紅”,今日竹山網還對我進行了專訪,《今日竹山報》為我辦了專版。我的作品點擊率高,文本質量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向大蝦們學習了經營帖子的經驗,謙虛謹慎,勤于回帖,善于調動網友們的積極性。網友們的網名稀奇古怪,盡管我不知道多數馬甲背后的主人,但很多網友,諸如越走越遠、沁雨香荷、狼行天下、森林木、思鄉的游子、月清玉樹瓊枝等,都是我現實生活中的老師、朋友,他們抬舉我、鼓勵我,使我有了在論壇里“玩”下去的勇氣。論壇里高手如云,在更貼、回帖的過程中,網友們不斷給小說提意見,我根據意見不斷修改小說,寫作水平在此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一個叫“夜壺掉了把”的網友,不僅在跟帖中直接對我給予指導、鼓勵,還在QQ私聊中鼓勵我堅持寫作,給了我寫下去的勇氣。后來,論壇里的這幾篇小說都被市文聯《武當文學》陸續刊發。2010年,我的短篇小說《掌門人》在省級公開刊物《特區文學》上發表,完成了我寫作上鳳凰涅槃般的蛻變。收到樣刊的那一天,我在QQ上把這個喜訊告訴了“夜壺掉了把”,并要求他告訴我真實姓名,我好投桃報李。“夜壺掉了把”由衷地向我表示了祝賀,并鼓勵我繼續寫下去,但他始終不告訴我真實姓名。當時,我還有些失落,現在看來,他是對的:網友何必要相識,保持一份甜蜜的幻想,豈不更好?
時空轉換到今天,世界早已變得難以相認。如今,當年的文學小青年,也已人到中年。想起不可再生的過往,我常常淚水漣漣。在文學這條路上,因為有今日竹山網,我才會越走越穩,心中感激之情自不必說。這種情愫不僅僅與今日竹山網有關,也關聯她的前世今生。
祝今日竹山網越辦越好! (作者單位:縣文體新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