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成國,1967年出生,現年51歲,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上庸鎮九華村支部書記。九華村位于上庸鎮南部,由原來九華村、三岔、雷神三個小村合并而成,版土面積17.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420戶1640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356人,2017年全村整村出列。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我認真學習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切實發展產業,有效地推動了九華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我在村上工作多年深知這一道理。為了改變九華村交通落后面貌,我多方呼吁,到鎮上、下縣城,積極爭取交通項目建設。近3年來,通過爭取縣、鎮兩級支持,先后新修了通村達院入戶路20公里,其中硬化了15公里。全村98%的農戶通了路,95%的農戶水泥路可直達家門口,肩挑背馱了40多年的三組村民余方宏看到新買的家用轎車停到門前時,翹起大拇指樂呵呵地說:“得虧你胡書記”。
路修好了,如何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我們搶抓精準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選擇交通便利、自然資源相對較好、土地容量較大的地點作為易遷安置,高標準規劃建設塘埡子、老學校、胡家莊等集中安置點,并嚴把質量和基礎設施配套,水電路通暢,菜地劃分到位,目前易遷戶75戶181人已經全部實現搬遷入住,完成危房改造29戶78人。同時借助美麗鄉村建設和精準扶貧,九華村先后新建了1個水廠、7個蓄水池,鋪設飲水管道2萬米,讓全村所有的農戶吃上了潔凈的自來水;改造舊(危) 房200多戶,建設沼氣池150多個,增設變電站1處。至此,九華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麗鄉村了。
如何讓村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是我自擔任村干部以來掛在心上的一件大事。特別是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深知,要讓所有村民脫貧致富,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發動能人大戶,培育市場主體來推動本村發展,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讓全村所有貧困戶都有產業合作社、市場主體來支持。經過多方比選,決定全村發展發展生態茶業。成立了九華茶葉專業合作社,擴建了九華茶葉加工廠,注冊了“九華云霧”茶葉品牌。截止目前九華村已發展新老茶園1600多畝,新建茶葉車間500平方米,新裝各種制茶機械15臺套,硬化茶園水泥路3000米、作業道臺階路3000米、機耕路5000米,達到了有機生態、環保茶園的建設標準,初步形成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全村茶葉年產值達50多萬元,茶農人均增收1600多元,特困戶賀德生、高光祿等通過走茶葉這一產業發展使他們很快走上了富裕道路,每年收入均萬元以上。
當前,在農村精準扶貧戰場,村書記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產業發展上,需要村書記來引導鼓勵,同時要帶頭發展產業,從而增強百姓的信任。由此除發展養殖、種植業專業合作社外,我牽頭發展釀酒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農村土酒,目前土酒存儲量已經達到5萬斤,整個合作社固定資產有300萬元左右。為了將酒銷售出去,我們積極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開展營銷,銷售情況良好,市場正在逐步開拓當中。釀酒合作社已經成為省外兩家大型酒廠的供貨商,每年有4萬斤土酒飛出深山,遠“嫁”到四川省和山東省,這兩家酒廠把生產的酒,通過高科技加工包裝后,直接銷往北京、上海和新疆等省市,“土酒”搖身一變成了“洋酒”。“由于我們用土法密制的大曲,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釀酒所需的高粱和苞谷,在種植前與農戶實行合同制,標明不得使用化肥和農藥,釀酒制作過程也實行特別的管理方法,從原料生產到制作白酒等全部環節,都是用‘綠色’的理念嚴格管控,因此,飲用以后,身體上沒任何不適反應”。
我還積極引導村民轉變觀念,認識發展產業才是脫貧的根本之策,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養殖鄖陽大雞,全村養殖鄖陽大雞30只以上規模的貧困戶就有42戶,有12戶貧困戶發展山羊養殖,9戶貧困戶養牛。我們還積極與湖北妙蓮天香生物科技公司接洽,在九華村組建金線蓮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50萬元新建了鋼管溫室大棚100平方米,流轉土地100畝,以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帶動廣大貧困戶發展金線蓮種植。目前,全村貧困戶戶戶有產業,既能脫貧還能增收。
能為身邊的人做點事,為九華村的父老鄉親盡點力,帶領九華村人民群眾決戰貧困,我感覺生活很充實、很幸福,感謝組織的信任,今后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讓九華的鄉親生活的更好些,為九華的精準扶貧工作,九華村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