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竹山訊 貧困戶如何脫貧?產業如何突破?致富產業如何與貧困戶融合?帶著這三個疑問,8月15日,秦古鎮組織全體駐村干部、村書記、部分單位負責人共計40余人前往麻家渡鎮、文峰鄉觀摩學習產業發展。
觀摩組先后前往麻家渡鎮牌樓村、總兵安村、文峰鄉滾子嶺村觀摩光伏產業、食用菌、中藥材基地等產業發展情況。
觀摩完畢之后,該鎮迅速組織觀摩成員召開秦古鎮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座談會,就觀摩情況一一發言表態,并結合秦古實際開展“如何脫貧—如何發展產業—如何讓產業與貧困戶對接”的專題研討。針對如何脫貧問題,該鎮強調要富口袋與富腦袋并駕齊驅。富腦袋重在引導教育,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富口袋重在抓產業、做項目,要秉承“以茶葉產業、光伏產業為主,多種經營,百花齊放”發展理念,確保貧困戶囊中有貨。針對如何發展產業,如何把產業與貧困戶對接,使貧困戶長遠受益問題,該鎮緊緊圍繞“村村有項目、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收入”目標做文章。一是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茶葉。借鑒《塘約道路》發展模式,在各村成立村社一體化合作社,流轉土地集中建園后交由農戶經營管理;在大基地中流轉小基地專門建立貧困戶茶葉示范基地,確保畝數劃分到人頭、證件辦理到戶頭、流轉經費到賬頭,讓貧困戶切切實實長遠受益。二是積極發展“陽光紅利”產業——光伏產業,該鎮擬定在全鎮選擇一個點集中建設,采取貧困戶貸款、建設方還本付息的方式,輻射16個村,打造光伏示范基地。三是牢牢抓住巴山、寶源、秦嶺三家億元企業的務工經濟收入。四是繼續鼓勵支持桃園、核桃產業發展,為桃園產業大村大溪、西莊,核桃產業大村張家溝、澗池提供技術指導和項目扶持。(廖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