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2025年(第七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開幕,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家企業齊聚江城,集中展示大健康產業前沿成果。
回顧過去六屆盛會,累計7000多家企業同臺競技,來自36個國家的超106萬人參會,近6000億元投資落地起效,一個大健康產業展示推介、合作交流的全球知名平臺從武漢走向世界。武漢大健康產業緣何擁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一起來解密。
平均不到2.5天1個“首創”成果誕生
武漢崛起大健康產業創新高地
武漢大健康產業的創新實力有多強?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周時間,武漢大健康產業就有3個首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也就是說平均不到兩天半的時間就有創新成果涌現。
腦機接口定價!給大腦畫“3D地圖”
3月31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為腦機接口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就在定價的前5天,武漢還發布了全球首例微米級腦機接口多模態三維圖譜,將腦機接口影像從毫米級推進至微米級。
全球首創無創采樣!子宮內膜癌篩查半天可拿結果
3月31日,2025年“制造翹楚建功支點”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產品示范應用對接活動上,華中科技大學馬丁院士團隊帶來了好消息:漢產子宮內膜癌早篩試劑盒已拿到“準生證”,獲批上市,系全球首款。
“血管小替身”!首個血管芯片國家標準編制
4月2日,我國首個血管芯片國家標準編制工作20243745—T—469《血管芯片通用技術要求》日前在武漢啟動,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標準空白。血管芯片就像“血管小替身”,讓血管研究像一場實景演練。
其實不僅三月底四月初這一周的時間,武漢大健康產業的創新實力不容小覷。在武漢,5G遠程超聲、質子治療等方面技術國際領先,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微創心肌旋切系統、腦機接口等一批世界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僅2024年,武漢就有44個三類醫療器械從實驗室來到患者身邊,4個一類新藥沖刺上市流程。
引力密碼一
兩創融合的“硬核支撐”
武漢大健康產業的創新實力源自何處?先來看上面提到的漢產子宮內膜癌早篩試劑盒。中國工程院院士馬丁領銜的武漢同濟醫院團隊,將臨床發現的診斷痛點轉化為研發課題;而為了讓研發成果盡快落地,武漢給予了1000萬元人才資金,助力團隊成立凱德維斯生物公司,加速技術攻關。武漢凱德維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楊帆介紹,“醫院疾病發生發展的統計學數據,可以為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更多的線索和思路,醫院和企業形成醫工交叉創新聯合體,醫院提出臨床需求,企業進行工程攻關,然后再到光谷生物城園區尋找原料的供給,最終形成了一個研發的閉環。”
在武漢,不少創新成果都有這種融合創新的背景。比如,解決了“不開胸、不停跳”切除肥厚心肌的世界性難題的心肌旋切刀,是由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魏翔教授首創,在湖北省創新轉化醫學研究院的中試平臺通過驗證的。使肺部空腔影像診斷由“不可看”到“看得清”的人體肺部氣體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就是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制,聯影集團協力創新轉化的。
“這種‘產學研醫’深度融合的生態,讓武漢在原始創新上具備先天優勢。”湖北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俊聰介紹,“武漢擁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部等12所高校醫學院系,有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集群,形成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全鏈條創新人才矩陣。同時,武漢依托13家三甲醫院、3600余家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龐大應用場景,建立“臨床需求—技術研發—產品迭代”的閉環,讓聯影的高端影像設備、微創的介入器械等創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惠及民生。”
引力密碼二
十年磨一劍的政策定力
立足優勢生態融合創新的同時,武漢也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培育產業主體。在禾元生物武漢工廠,金黃的稻米經過10多道工序,變身為一瓶瓶人血清白蛋白。“稻米造血”,從“天方夜譚”的概念,到實現商業化量產,禾元生物走了二十年。企業創始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代常介紹,“這款產品不僅可以改變從血漿提取的歷史,也能改變我們國家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將持續發力來擴大生產能力,力爭能滿足真正做到完全替代進口。”
研發周期長、投入費用高且成功率低,是生物醫藥創新最常見的特征,為此,武漢打造全鏈條護航體系:在研發端,對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給予補貼;在轉化端,建設服務中心,提供注冊檢驗、臨床試驗等“一站式”服務;在資金端,設立一批百億級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在這樣的全鏈條呵護下,武漢生命健康企業已經突破4500家,近200家企業跨越“死亡谷”,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
“武漢市近5年來,基本上每年都在出臺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談及武漢市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湖北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俊聰也深有感觸,他坦言對比過武漢所有的產業支持政策,大健康產業的支持力度可謂是最大的,“整個從政府到投資到企業,發展大健康產業都是一個面向未來面向長期的穩扎穩打的過程,是推動我們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推力,能夠推動我們走得更深,走得更遠。”
引力密碼三
全產業鏈、全域協同的發展模式
不僅在武漢,大健康產業也是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產業之一。從全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版圖來看,已經形成了以沿海為龍頭,中部為支撐,包括中西部地區都是點狀開花的格局。
“武漢,是全國少有的全產業鏈布局、全域協同的發展格局。”湖北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俊聰表示,“武漢大健康產業涵蓋‘研發—制造—服務—消費’四大環節,這種‘全鏈貫通’的模式,使企業在武漢能實現‘研發在實驗室、轉化在園區、應用在醫院、市場輻射全國’的高效閉環。與此同時,武漢也形成了以東湖高新區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漢陽大健康產業發展區、環同濟協和國際醫藥服務區、長江新城國際醫學創新區為主體的“一城一園三區”的產業集群。屬于長江中游重要的生物醫藥的創新增長極,屬于中部領先的發展態勢。”
2024年,武漢生命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突破5500億元,還將力爭到2027年突破8000億元,初步建成國際醫療創新高地。展望未來,湖北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俊聰對武漢信心十足,“大健康產業在武漢的布局,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既是武漢選擇了大健康,也是市場選擇了武漢,所以我們覺得武漢發展生物醫藥的潛力和優勢可能比沿海的地方還要大,未來我們還可以輻射到中西部地區,輻射到更廣的區域。”
長江云新聞記者:李悅 陳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