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的春天已經準備好三張請柬:一張是30萬畝櫻花寫就的粉紅詩箋,一張是10萬畝油菜花鋪展的金色畫卷,還有一張是全域文旅融合打造的春日盛宴。”今年3月14日,咸寧市舉行賞花季新聞發布會,向國內外廣大游客發出“三張請柬”,點燃春季賞花熱潮。
三月的咸寧大地,被盎然的春意喚醒,被滿園的春色裝點。春色不僅裝點了大地,也帶動了“賞花經濟”,書寫著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花樣文章。
連日來,全市各地以“賞花經濟”為紐帶,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不僅讓鄉村變“花海”,更讓“顏值”轉化為“產值”,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活力。
賞花經濟激發鄉村旅游新活力
三月的春風拂過葛仙山,漫山野櫻如約盛放,粉白浪潮如云似霞,將連綿青山裝點成夢幻仙境。葛仙山以漫山遍野的春日盛景,向全國游客發出浪漫邀約。
“走!上葛仙山看櫻花去!”3月22日,春光明媚,暖意融融,記者跟隨四方游客的腳步前往葛仙山踏春賞花,沉浸式體驗萬畝花海煙火氣。
葛仙山位于赤壁和崇陽兩地交界處,海拔642.7米,有赤壁市官塘驛鎮葛仙山村和赤壁市陸水湖街道芳世灣村兩個入口,全山自然生長的野生櫻花達2萬余畝,花色有白、粉、紅三類,其白如月華傾瀉,粉若桃瓣凝露,紅似天火燃霞,盛花期一般在三月中下旬。
為給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春日體驗,赤壁市開展為期19天(3月15日—4月2日)的櫻花踏青季活動,推出“賞浪漫櫻花、品赤壁青磚茶、飲莼川露金梅酒、游陸水十里畫廊”系列活動,全面展示萬畝野櫻花群的獨特魅力,推廣赤壁特色旅游線路,弘揚當地文化,促進農文商旅融合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增長。
賞花現場人潮涌動,各個商販攤位前煙火氣十足。“櫻花季既是踏春的好時節,也是我們當地老百姓靠山吃山的好時機。我村參與從事商品交易活動的農戶約有60戶、120人左右,每戶預計可增收3萬元以上,高的可達5萬元。”官塘驛鎮葛仙山村黨支部書記王華平介紹,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每年前來賞櫻的游客絡繹不絕,當地群眾敏銳地嗅到商機,通過發展農家樂、民宿、售賣土特產和當地特色美食等途徑增收致富。
春天里來百花開,花香引得游人來。花卉“搭臺”,經濟“唱戲”,一場場賞花盛會點亮鄉村“花經濟”。據悉,隨著櫻花、玉蘭、桃花、油菜花等競相盛開,大批賞花游客涌向赤壁,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辦農家樂、售土特產,已成為當地村民增加就業、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徑。
農旅融合激發鄉村消費新動能
3月22日,通城縣第二屆文旅助農惠農賞花季在塘湖鎮龍印村千畝油菜花海盛大開幕。金黃的油菜花海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踏青賞花,也點燃了春日消費熱潮。此次活動不僅為當地旅游業注入了活力,還帶動了餐飲、零售、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展現了春日經濟的蓬勃生機。
賞花季游客云集,鄉村旅游
隨著春季氣溫回暖,通城縣塘湖鎮的千畝油菜花海成為周邊市民短途游的熱門目的地。據統計,賞花季開幕式當天,龍印村共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次。周末期間,游客量更是持續攀升,日均接待量突破1萬人次。
通城縣文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賞花季期間,全縣旅游收入預計突破500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門票收入、餐飲消費、農產品銷售等成為主要貢獻點。
農產品借花出圈,線上線下
在賞花節現場,農戶攤位上的麥市干子、糖葫蘆、烤肉等美食和農特產品在金色花海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吸引游客們駐足品嘗,紛紛掃碼購買。當地農戶抓住賞花季契機,將農特產品與賞花旅游相結合,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產品,如春筍、土雞蛋、菜籽油等,深受游客喜愛。
“今天帶來的200斤春筍,不到兩小時就賣完了。”村民王大姐的攤位前擠滿了游客,她笑著說,賞花季期間,她的收入比平時多了好幾倍。
此外,電商平臺也成為農特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農戶觸網,通過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方式,將通城的優質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據統計,賞花節期間,通城農特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100萬元。
農家樂春潮涌動,振興鄉村
賞花旅游的火爆直接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龍印村及周邊鄉鎮的農家樂、民宿、農產品銷售點迎來了大量游客,生意異常紅火。
“紅色年華”農家樂是一家集餐飲、休閑、民宿、采摘、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接待中心。負責人劉美玉告訴記者,自從賞花季開始,每天的客流量比平時翻了3倍。
通城縣第二屆賞花季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賞花+農業+旅游+消費”的模式,通城縣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了農民增收和鄉村經濟發展。
以花為媒激活春日經濟新引擎
春風送暖,桃花盛開,位于嘉魚縣陸溪鎮的康豐源生態旅游區迎來最美花期。3月22日,康豐源桃花節正式拉開帷幕。
走進景區,滿目皆是爛漫的桃花,一簇簇、一片片,粉白相間,在陽光映照下仿佛鋪就了一片絢麗的粉色海洋。桃林間,游人徜徉其中,或駐足欣賞,或拍照留念,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游客們身著春裝,在花海中盡享春日的寧靜與美好。
除了賞花,景區還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游樂項目。游客可以選擇乘船游湖,在碧波蕩漾間欣賞桃花映水的絕美景色;也可以挑戰刺激的過山車,感受速度與激情的戶外體驗。此外,景區還設有休閑垂釣區,游客可以在湖畔靜坐垂釣,享受悠閑自在的時光。景區負責人介紹,桃花節開幕當天,景區線上售票已接近一萬張,僅當天就接待游客3000余人,場面火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春日經濟逐漸成為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嘉魚桃花節正是抓住這一契機,以花為媒,深度挖掘賞花經濟的潛力,將賞花與休閑、娛樂、文化等元素有機融合,打造出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和消費場景。
除了門票收入,游客在景區內的餐飲、購物、娛樂等消費也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景區周邊的農家樂、民宿等生意火爆,不少商家表示,桃花節期間的收入比平時增長了數倍。同時,桃花節也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如新鮮的水果、特色的農副產品等,讓農民的錢包也鼓了起來。
崇陽十萬畝野櫻撬動“花經濟”新支點
春山如笑,櫻雪翩躚。3月25日,崇陽縣第四屆櫻花觀賞季在龍泉山啟動。
崇陽縣地處幕阜山南麓,獨特的地形地貌和適宜的土壤氣候,孕育了這片十萬畝野生櫻花群落。每年3月底至4月中旬,漫山遍野的野櫻花傲然綻放,或雪白,或粉紅,在微風中搖曳生姿。極目遠眺,遠山含黛,花海如潮,為春日的崇陽增添了幾分浪漫和俏麗的色彩。當天上午,來自武漢、長沙、咸寧等周邊城市的游客絡繹不絕,爭相一睹十萬畝櫻花的芳容,游客們穿梭在花海間,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
活動也同樣帶動了“賞櫻經濟”的火熱,吸引了不少商戶到現場銷售地方特色農產品,讓游客在賞花之余還能品嘗地道的崇陽風味。
3月25日一大早,大嶺村黃清寶老人將自家的燃氣灶、鼎鍋等搬到龍泉山上的櫻花谷,傳承千年的“臘肉海皮綠豆糯米粑湯”香氣,與漫山櫻花的清香交織成獨特的春日盛宴。“祖輩都說櫻花開時要吃暖胃的粑湯。”黃清寶老人用勺子攪動著濃稠的湯汁,鍋沿便蒸騰起陣陣白霧。游客聞香圍攏來,你一碗我一碗有序購買。
老人身后,一排長長的攤販隊伍,叫賣聲與游客的談笑在山谷間回蕩……
從“賞花游”到“賞櫻經濟”,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近年來,崇陽縣以櫻花為媒,持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變現”的鄉村振興路,每年櫻花谷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周邊30多家農家樂、民宿增收,村民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魅力山水有味崇陽”城市名片更加響亮。
“我們將繼續完善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包括公路、旅游步道、公廁等,為游客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賞櫻環境,同時,延伸‘櫻花+’產業鏈,發展研學、攝影等新業態,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更有‘產值’。”崇陽縣銅鐘鄉大嶺村黨支部書記吳義勛說。
責編:聶瑩穎
編審:向東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