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十堰頭條訊 記者 秦洪濤 特約記者 鄭楨楨 報道:急性左主干閉塞是一種極其兇險的心血管急重癥。臨床上,冠狀動脈左主干堵塞引發的死亡率高達70%-95%,由于該病沒有明顯征兆,且發病兇猛,被稱為“最兇險的心梗”。近日,十堰市人民醫院多學科團隊通力協作,成功救治了一位急性左主干閉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再次彰顯了該院在急危重癥救治領域的卓越實力。
精誠協作,多學科奏響生命樂章
1月底,患者龍某因突發劇烈胸痛被緊急送往十堰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經急診綠色通道快速檢查,確診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時間就是生命,十堰人醫心血管內科三病區譚利國主任在患者入急診20分鐘后即趕到現場,立即決定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展開。
患者被推入心導管室時,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咯大量泡沫痰,意識模糊,血壓降至休克水平。面對這一危急情況,譚利國迅速組建由心臟重癥監護室(CCU)、心血管內科等多科室專家組成的搶救團隊,并通知重癥醫學科(ICU)啟動人工心肺機(ECMO)應急預案。
在搶救過程中,十堰人醫CCU主任姚玲玲主任為患者實施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譚利國緊急置入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以維持循環穩定。冠脈造影顯示患者左主干近端閉塞,盡管在IABP和無創呼吸機輔助下,患者呼吸循環狀況仍持續惡化,心臟驟停風險極高。
危急時刻,姚玲玲果斷進行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十堰人醫ICU主任黃光慶攜ECMO團隊火速馳援,與心臟中心共同組建多學科協作(MDT)救治單元。譚利國成功開通閉塞血管后,患者心功能仍持續惡化,出現室速室顫并演變為電機械分離。黃光慶當機立斷,立即建立VA-ECMO輔助循環,經過20分鐘緊張操作,體外循環成功建立,為后續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鏖戰22天,醫療團隊幫患者成功跨越生死關
轉入ICU后,十堰人醫多學科醫療團隊開啟“全臟器保護”模式,救治工作進入更為艱難的階段。
針對患者左主干閉塞導致的心肌缺血面積廣、心功能恢復緩慢的情況,醫療團隊動態調整ECMO和IABP參數,精準實施床邊血流動力學監測與支持,患者心功能逐漸恢復。
然而,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且全身留置導管較多,患者出現肺部和泌尿系感染。ICU團隊采取精準抗感染策略、優化導管管理、免疫調控和微生態重建等綜合治療,成功幫助患者度過感染關。
此外,患者還出現肝腎功能、顱腦、心臟、胃腸道、血液系統等多器官功能障礙。醫療團隊實施目標導向的器官功能監測與支持,采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亞低溫腦保護等治療手段,患者器官功能逐步恢復。
經過22個晝夜的精心治療,患者成功撤除ECMO、呼吸機和IABP,轉入CCU繼續治療。隨著病情進一步穩定,患者轉至十堰人醫心血管內科三病區進行心肺功能訓練和創傷后應激干預等康復治療,最終各項體征達標,康復出院。
此次極高?;颊叩某晒戎?,充分展現了十堰市人民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救治體系優勢,體現了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從急診PCI到ECMO支持,從重癥監護到康復治療,每個環節都彰顯著“生命至上”的醫者擔當。未來,十堰市人民醫院將繼續錘煉急危重癥救治能力,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為守護人民健康貢獻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