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
聽竹山故事
我們為您分享一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八旬老人的“燈影人生”
作者:陳今津
在竹山縣竹坪鄉活躍著一支“皮影話政策”的志愿服務隊,該鄉店坪村84歲高齡的陳中祥依然在列。以戲樂民的陳中祥,是一名中共黨員,不管歲月如何流轉,不變的是他對堵河皮影的執著熱愛,他用雙手演繹文化振興的“幸福曲”,先后獲評十堰好人、竹山縣十星志愿者。
1989年,陳中祥剛卸任店坪村大隊書記之時,竹坪鄉高腔皮影戲班子的樂師李大兵突發疾病,戲班面臨人員短缺。得知此消息后,他自告奮勇接替了李大兵的角色,并師從第二代高腔皮影傳人周衍云。通過不懈努力,他熟練掌握了皮影戲二胡配樂中的高腔、苦平、西皮、越調、小調等曲調技藝,頻繁在湖北竹山、竹溪以及陜西旬陽、白河等縣進行演出。
陳中祥的師父周衍云唱皮影,僅憑大腦記憶或者即興編唱詞進行演唱,陳中祥為了加深記憶,每逢演出就用錄音機將他的唱詞錄下來,然后反復跟唱并手寫記錄。陳中祥時常在下雪下雨天干不成農活時,就打開錄音機,聽一句寫一句。經過幾年的積累,他將《楊家將》《三代四狀元》等15本經典皮影戲劇本整理成冊,成為珍貴的藝術財富。就這樣,年近半百半路出師的陳中祥,一干就是35年。
2011年,陳中祥的師父、戲班班主兼“攔門”周衍云去世,戲班面臨解散。時年70歲的陳中祥多次動員,周衍云的兒子周承志辭工回鄉接任戲班班主。
陳中祥認為培養年輕人學習“攔門”、拉二胡、打樂器是傳承路上的最大難題。“攔門”是皮影表演中的重要角色,學會學精極其不易。陳中祥把自己積攢多年錄制的錄音帶、手寫記錄的劇本拿給周承志聽說讀唱,一有時間就給周承志講皮影戲的表演規矩,教他生旦凈丑等人物形象特性,指導他結合故事情節安排語言、耍影子、練高腔。與此同時他時常手把手教其他徒弟拉二胡、吹喇叭、打樂器等技藝。
在他的潛心教導下,新班子終于能有模有樣的表演,慢慢恢復常態,周承志也順利成長為竹山高腔皮影第四代傳承人。
為與時俱進,周承志提出了老瓶裝新酒的思路,陳中祥贊同并大力支持。2015年周承志從《扶貧頌》開始起步,編好了劇本,陳中祥就帶著班子配合反復排練試唱并提出修改意見。為了刻畫現代人物形象,他用燒、烤、錘等辦法把裝洗發精的塑料瓶鍛造成雕刻原材料,畫出人物形象后進行雕刻和打磨,最后涂上不同顏色的油漆、顏料等。
有了師傅和戲班的支持,周承志的創作之路越走越順,《村老漢改陋習爭創十星》《共同締造美家園》等十幾部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劇本相繼而出,受到鄉鄰的好評肯定。如今,竹山縣竹坪鄉皮影戲經歷了四代傳承,逐步發展為堵河皮影戲的代表。
2021年1月,周承志發起并成立竹坪鄉“皮影話政策”志愿服務隊,年逾80的陳中祥依然跟著團隊一起走村串戶,為群眾展演,每年登臺演出30余場。陳中祥先后還參加了十堰市首屆魅力鄉鎮評選活動現場競演、“世間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館館藏皮影精品展”現場展演等。
始于熱愛,行于堅守,忠于責任。陳中祥說,只要自己身體允許,就會一直干到底,愿意為傳承弘揚非遺皮影貢獻畢生精力。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頻(FM)96.8兆赫節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作者:
陳今津,竹坪鄉宣傳干部。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目文章屬作者原創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