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
聽竹山故事
我們為您分享一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春聯
作者:邱亮
新春佳節,喜氣洋洋,家家戶戶沉浸在備年貨的歡聲笑語中,洋溢著過大年的喜慶氛圍。春聯,這一傳統習俗,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這不僅是對來年豐收的期盼,更是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體現,象征著中國百姓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盛宴。
火紅的春聯映照著家門,預示著新春的到來。春聯上的方塊字,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老密碼,承載著華夏兒女真摯的祝福與愿景。在農村,貼春聯成為一件大事,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大年三十的團年飯。
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街頭巷尾,家家戶戶門上貼上了鮮亮的對聯,那紅火的色彩仿佛新春的使者,宣告著喜慶的節日的到來。小區門口掛起的紅燈籠,映照著行人歡快的腳步,照亮了回家的路。
2025年1月11日,十多位本土書法家在臨時搭建的書法桌前揮灑筆墨,手中的毛筆如同刻刀,在紅紙上舞動生姿,書寫著各式各樣的春聯。字體遒勁有力,如云似龍,寓意美好。一幅幅充滿祝福的春聯在瞬間完成,字跡雋秀挺拔、飄逸活潑,每一筆每一劃都洋溢著濃濃的祝?!,F場共送出600多副春聯和100多個“福”字,將黨和政府的新春祝福傳遞到千家萬戶。
“迎春共筑興邦夢,接福同澆康阜花。”在書法愛好者的揮毫潑墨和志愿者的忙碌中,一副副滿載祝福的春聯躍然紙上。在這充滿年味的活動現場,一支毛筆,一方碩盤,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厚重。書法愛好者們揮毫潑墨,筆走龍蛇,那紅紙上的方塊字,仿佛是古老而全新的信息密碼,傳遞著華夏兒女美好而樸素的祝福與期望。志愿者們研墨、壓紙、晾字,眼明手快,忙前忙后,現場翰墨飄香,暖意融融,洋溢著濃厚的年味。
近年來,書畫協會的老師們深入研究楹聯技巧,探討書法章法。在重大節慶日,他們通過布展推介楹聯佳作,尤其在春節前夕,與社區攜手舉辦“迎新春·送春聯”活動,用親手書寫的春聯,將濃厚的年味和祝福送給鄰里。
這小小的一副春聯,飽含著真誠的祝福,洋溢著濃濃的喜氣,傳遞著溫馨的鄰里情,寄托著人們對新春的憧憬,更有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向往。這不僅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每到年關,街面上便多了許多地攤,攤主們將各種印刷好的春聯攤在地上,用磚頭瓦片壓在上面,再配上一些“福”字,大年越近,生意越是火爆。這些攤頭本身,便是一種新年漸近的信號,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
“過大年,貼春聯。”這一傳統習俗,無論貧富貴賤,無論深宅大院還是陋室茅屋,家家戶戶門上都會貼上春聯,院內掛上“福”字,這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習俗。寫春聯、貼春聯不僅是過年的標志,更是民間最具儀式感的信仰和習俗。貼上春聯,就意味著紅紅火火的新年即將到來。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記錄著時代的變遷,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當年關將至,街頭巷尾的春聯攤位絡繹不絕,預示著新年的腳步漸近。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頻(FM)96.8兆赫節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作者:
邱亮,現就職于竹山縣精神衛生中心。
朗讀者:
儲成群,武昌理工學院學生,竹山縣融媒體中心實習生。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目文章屬作者原創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