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馬婷婷、王金敏)近日,湖北十堰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33周、出生體重1.3kg的危重患兒陽陽。陽陽的母親何女士(化姓)孕期合并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減、低蛋白血癥等多種高危因素,患兒出生后即出現反應差、呼吸急促、皮膚青紫,后續治療過程中又相繼出現肺出血、感染性休克、電解質紊亂等危急狀況,幾次命懸一線。經過醫護人員40天的全力救治與精心護理,最終轉危為安,順利出院。
病情兇險:早產兒病情危重,命懸一線
2024年12月19日下午,十堰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接到產科急會診電話,醫護團隊立即備好搶救用物趕往手術室,等待這個僅33周的早產寶寶陽陽的降生。由于母親合并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了陽陽在宮內的生長發育,患兒一出生就出現呼吸急促、皮膚青紫、反應差等情況,救治團隊立即給予暢通氣道、氣管插管、復蘇囊正壓通氣等搶救措施,患兒病情稍穩定后,在接T組合輔助通氣經轉運溫箱轉入新生兒科繼續治療。入科后,醫護團隊制定嚴格的診療方案,給予對癥治療。患兒被診斷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極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凝血功能障礙”等多種疾病。患兒因早產,肺部發育極不成熟,呼吸微弱,醫護團隊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呼吸機輔助通氣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動態調整呼吸機參數及治療方案,患兒呼吸逐漸平穩,生命體征也慢慢穩定下來。
技術護航:醫護協作,精準施治
由于患兒病情危重,體重小,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成功置入臍動靜脈置管,為陽陽搭建了一條生命通道。考慮到患兒救治難度大、住院時間長,感染重且并發癥多,為了確保后續的治療、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新生兒PICC專科護士在陽陽細如發絲的血管成功置入了PICC(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為患兒后續的治療護理打下堅實基礎。陽陽的闖關之路并不順利,住院期間,多次出現呼吸不穩定、血氧飽和度下降等危險情況,醫護人員日夜守護,不敢有絲毫松懈,每一次醫護人員都能夠迅速響應,進行及時有效處理,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和生命支持。特別是有一次護士發現陽陽的經皮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至75%,面色口唇紫紺,情況十分危急,醫護人員立即給予氣管內吸痰,可見鮮紅色的血性物質,考慮患兒出現了肺出血,醫護團隊立即給予止血藥物和其他對癥治療措施,同時調整呼吸機參數,經過一系列的緊急處理,陽陽的血氧飽和度逐漸回升,面色漸轉紅潤。
護理暖心:24小時守護,筑牢生命防線
如果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那么在新生兒科就是一分治療九分護理,護理團隊的專業水平尤為重要,要求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兒病情,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病情變化并且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給予相應的急救措施。同時,還要通過吞咽、吸吮功能訓練、精細化喂養管理、皮膚保護、感染防控、指導家庭參與式護理等一系列措施,助力患兒康復,提高早產兒的生存生活質量。
感恩見證:錦旗背后的醫者仁心
患兒父母多次致謝:“孩子能活下來,是醫護團隊用技術和愛心創造的奇跡!”出院時,家屬特意送上錦旗,感謝醫護人員40個日夜的堅守與付出。目前,患兒隨訪情況良好,體重穩步增長,奶量也從最初1ml的微量管飼喂養增加到經口喂養一次35ml,后續將定期接受神經系統發育評估及康復指導。
此次成功救治彰顯了我院新生兒科在危重新生兒領域的綜合實力。作為區域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我科始終以“生命至上”為宗旨,憑借精湛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和充滿溫度的護理,為無數家庭托起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