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
聽竹山故事
我們為您分享一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蛇年春節暢想
作者: 張雅屏
對年有盼頭是7歲到20歲的時候。一是這個階段都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自己沒有收入,更沒有壓力,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所賜和安排。現在想想無非就是物資匱乏的年代,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并且這幾天,大人一般情況都是笑瞇瞇的,不得吵你打你,你可以任性地吃糖,還可以適當撒嬌。小城沿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大門小門都是倒貼福字,舞龍舞獅、放磚頭花、大街小巷敲鑼打鼓,晚上煙花沖天、鞭炮齊鳴,還有壓歲錢、吉祥話……一度伴隨我到參加工作。
慢慢的戀愛了、結婚了、為人妻為人母了,漸漸對新年沒有任何喜悅和期盼了!覺得無非就是一個歲月的更替,年齡上長一歲罷了。除了責任就是壓力,還有身體上的疲勞,反倒比平日更加辛苦勞累。也就沒有半點心思想去看煙花,看熱鬧了,甚至越來越喜歡安靜。
2025年是蛇年,我也年過50了,或許是離退休更近了吧,一下子對新年又有了期盼。進入臘月就開始熬更守夜的折騰和忙碌,硬是把冰箱和冰柜塞得滿滿當當的,心里就是想著這個蛇年春節非過不可。必須整點儀式感來著,心里大半個地方都是喜悅的、填滿的。衣服買了,還給自己整了兩件過年戰袍,酒紅色大衣,為拍照準備的;搭配腰帶的中長款紫色薄襖,充滿著浪漫氣息和文藝范。暢想著春節天氣忒好、溫度適宜、每天都是陽光明媚、室外春暖花開;松弛下來的我,每天都笑瞇瞇地出門散步,汗流浹背地回家,渾身輕松愉悅。
30多歲的時候,非常不喜歡過年。關于春節的記憶,是只屬于長輩們的節日。他們負責張羅,從采買食材,去菜市場買活雞活魚,到回家在廚房里忙上幾個整天整夜。鹵、炸、燉、煮,都是費時費力的活兒。從頭到尾,我就是不停的被指派著剝蔥姜蒜,偶爾沒做好還會被爸媽不耐煩的責罵幾句。大年三十隆重的到來!一家人吃著愛吃的傳統菜肴,互相舉杯祝福,我就突然有了想逃離春節的想法,心想這個節日帶來的負擔實在太重了!內心甚至一直期盼在外面過年,也出門去一個暖和的城市貓冬旅游。
甚至我還會懷念小時候我爸媽經常去買菜的那個菜場,到春節前兩天,里面人流如織,外面那條街上更是人擠人,賣什么的都有。以前不喜歡,覺得格調不夠,亂七八糟,也沒有什么有檔次的東西?,F在覺得逛菜市場,多好一件事啊,看看活蝦活魚,吃點小吃。
懷念人間煙火,與其說是懷念那個時代,不如說,是懷念人們還在真正生活的時代。
老祖宗挺厲害的,竟然每年都能換個生肖,換個主題,又有什么理由,不跟著一起快樂快樂?
是,人不能既要又要。
噢,還有一件事情,我也很想做,在春節里挑天氣最好的一天,一家人找年味最足,光線最好的地方,冬日暖陽下,拍一張一家人笑呵呵的照片,記錄一年的開始;或者找一個室內照相館,布景足夠好、場面足夠氣派、拍出來人物足夠精致,留下一張全家福;還暢想新年穿著漂亮大衣搭配波浪大卷披肩發、毛呢裙和高跟鞋驚艷出場,出去街拍,一展姿色......
曾經總想著,要等賺了很多錢,再去過想象中的春節?,F在驀然回首,人生行樂其,須富貴幾時?人生應該及時行樂,想富貴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旗袍,燈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感謝年輕教會我,如何用自己的強烈意愿,過自己想過得年。不喜歡的東西,努力動手改變它就好了。
消失的年味不怪別人,只怪自己做得還不夠。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頻(FM)96.8兆赫節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作者:
張雅屏,現就職于竹山縣財政局。業余時間愛好做美食、看書 、寫作和旅游。
朗讀者:
周遠志,竹山縣融媒體中心實習生。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目文章屬作者原創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