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3月4日,筆者在潘口鄉魚嶺村魚嶺工業園看到,當地群眾在規劃的范圍內挖窩、運苗、植苗、澆水和培土管護。至此,我縣城關、潘口、文峰和溢水等17個鄉鎮迅速掀起春季國土綠化造林熱潮。
今年春季,我縣以“擴綠、護綠、添綠”為目標,圍繞“補齊行道樹、種滿裸露山,樹分田間道、花開房前坡”的全域國土綠化目標,以霍河流域、谷竹高速、十巫高速、十竹路、G242和G346國道沿線兩岸通道為重點,堅持遠山以自然恢復為主,近山可視范圍實施人工修復沿線“斷帶”“空檔”和“天窗”為輔,大力實施人工造林、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復。以常綠喬木樹種為主,做到宜綠則綠、宜撫則撫、見空補綠,努力打造河道是生命線、河岸是風景線、通道是打卡線、山體是產業線的美好愿景,不斷提升森林景觀顏值和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為創成流域治理綜合試點和國家森林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建設茂林修竹,山清水秀的美麗竹山。
日前,各鄉鎮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全域國土綠化專題會,組建了國土綠化專班,印發了各鄉鎮國土綠化實施方案,精準規劃設計,確定栽植地塊及品種,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發動群眾砍雜挖窩、植樹造林。(程平 喻官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