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十堰市文明委傳來喜訊,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等6個部門組織開展十堰市第九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竹山縣寶豐鎮龍井村村民張道社榮獲“十堰市第九屆道德模范”稱號,竹山縣竹坪鄉興茶村村民周承志榮獲“十堰市第九屆道德模范”提名獎,這是竹山縣2024年精神文明建設的又一殊榮。
01 張道社
張道社1961年6月出生,竹山縣寶豐鎮龍井村村民,30多年來他堅持誠信做人,熱心公益,多次受到群眾的稱贊和村兩委的嘉獎。2014年被寶豐鎮龍井村評為“十星級文明戶”,2021年被評為“致富帶頭人”。
1997年,張道社憑借干事實在、講誠信的優秀品質,贏得河北一位磚廠老板的信任,開始承包小工程。他帶著幾百名老鄉在河北承包磚瓦窯,一干便是17年。在他的帶動下,很多農戶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2014年,正值龍井村搞新農村建設,張道社返鄉創業。2021年,為解決村里道路硬化問題,張道社主動投資,把村里的泥巴路改成水泥路,幫助100多戶村民解決出行不便問題。
周邊群眾談及他,總是贊不絕口,稱他是一個為人正派,做事誠懇,誠實守信之人。
02 周承志
周承志是竹山縣竹坪鄉興茶村村民,為傳承技藝,他毅然選擇成為“守村人”,矢志不渝地用皮影戲歌唱新時代,成為十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山高腔代表性傳承人,獲得“十佳百姓宣講員”稱號、十堰市優秀百姓宣講員稱號,在“湖北省第五屆皮影戲調演”活動中獲得優秀組織獎。
上世紀八十年代,周承志在父親的熏陶下,開始學著耍皮影,邊唱邊調整各種道具,像模像樣地模仿。2010年9月,父親病逝,周承志決定辭去工作,回鄉接班。他模擬劇本中的人物形象,從學唱到耍影子,再到唱高腔,周承志不斷摸索創新,讓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并贏得了老百姓的廣泛認可。
2018年3月,堵河皮影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承志主動參與非遺保護。2021年1月,在周承志的號召下,竹坪鄉“皮影話政策”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為了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周承志越來越多地將紅色、兒童、教育、鄉土等題材融入到表演中,創作出了《暮夜卻金》《二十大精神放光芒》《黨的生日齊歡喜》等一大批充滿時代氣息的新劇本,唱響了鄉村振興的主旋律,綻放出了極具魅力的時代光芒。(何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