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湖北提出:“要持續推進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湖北17市州,熠熠生輝的荊楚文化,孕育出絢爛多姿的發展畫卷,凝聚起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
長江云新聞推出《詞說荊楚》系列報道,我們以“詞”為筆,為湖北17市州“畫像”,看荊楚大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思”與“行”。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座“仙山碧水汽車城”——十堰。

這里,是“頂流主播”董宇輝口中山風襲來,松濤搖滾,鼻子里面全是負氧離子和草木清香的故鄉;是“足球詩人”賀煒心中好山好水好環境的“詩意之城”。
這里,有著千萬年的恐龍,百萬年的人類。“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出土,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
這里,藏著一口北方的“大水井”。丹江口水庫累計調水量超600億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26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08億人。
這里,有著“中國商用車之都”的美譽。每3分鐘就有一輛東風商用車下線,年均汽車產量達56.1萬輛,打造了名副其實的“車城”。


古老之城 觀往知來
古老的鄖陽,年輕的十堰。在這里,曾生活著千萬年的恐龍,百萬年的人類。仙山秀水,孕育萬物有靈。
在遙遠的白堊紀時代,當廣闊的江漢平原還是一片水澤汪洋,十堰的山間卻林木茂盛,水草豐美,巨大的恐龍在此悠閑踱步。
因此1995年起,十堰青龍山發掘出密集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蛋化石群也就不足為奇。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出土的恐龍蛋化石
1989年,十堰鄖縣又發掘出距今100萬年的“鄖縣人”頭骨化石,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使用手斧的古人類,進而十堰鄖陽也成為人類發祥地之一。
2022年,“鄖縣人”3號頭骨在鄖陽區學堂梁子遺址被提取出土,這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同年12月,“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2022國際十大考古新聞。

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在十堰出土的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表明了在漢江流域保存了一條連貫、清晰的生命起源和人類起源脈絡。
古老的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水文化的連續性發展從未中斷。這不僅實證了延續不斷的中華文明,也承載著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目前,十堰正在推進學堂梁子考古遺址活化利用,打造好“鄖縣人”這個世界級的文化IP,穩步推進學堂梁子考古遺址公園周邊建設,力爭把學堂梁子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成為文化類專精特新項目。

你也許沒聽說過十堰,但你一定聽說過武當山。在所有關于中國武林神秘狂野的想象中,武當都是最玄遠的圣境。那里是仙人、道士、隱修者與俠客的居所,是白衣青履的劍客飛騰于山林云霧、穿行于宮觀的迷離世界。而這座名徹四海的仙山,即位于十堰之境內。

武當山金頂
元末明初,傳奇道人張三豐曾在武當山修行。明初時,明成祖曾“傾四海之財,竭萬人之力”修建了武當建筑群。其規制之高、風貌之壯觀富麗,在同時期的建筑物中,唯有北京故宮能與之媲美,即所謂“北故宮、南武當”。
如今,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武當山,毋庸置疑是十堰最響亮的一張旅游招牌。近年來,十堰市錨定將武當山建設成為世界級文化品牌與國際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期舉辦國際旅游節、國際道教論壇、世界太極大會、傳統武術節、武當道樂展演等各類節慶活動吸引各界友人和國內外游客。

太極拳教頭和學員們展示太極功夫
同時,開展“引客入武”,推出實景演藝,打造文化產品,推動生態文旅康養產業突破性發展,實現了文化軟實力和產業硬實力的大幅提升。
十堰不僅有中國最“仙”的山,還有中國“最好”的水。
在均州城外漢江邊,有一處風景絕佳之地,名叫滄浪綠水,傳說這便是當年孔子聽歌之處。《孟子·離婁》中記載,孔子到楚國聽到小孩子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告訴弟子說:“自取爾。”
古均州,便是現在的丹江口。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純調水區,近年來,十堰把守水護水當做“天大的事”。在全方位的生態保護之下,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標、逐年向優向好,常年保持或優于Ⅱ類標準,國省控考核斷面100%達標。

丹江口航拍
十堰還獲得了全國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的稱號,109項水質監測指標中有107項達到一類標準,幾乎可以直接飲用。
有了“中國好水”,更要打響水品牌。現在,十堰正大力發展自己的本土涉水企業,還創立了“武當山泉”等飲用水品牌。目前,武當山水、一輕食品、農夫山泉五期擴建等飲用水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之中。

十堰武當山泉生產線
2022年,十堰市軟飲料(包裝飲用水、碳酸飲料、果汁和蔬菜汁飲料)產量達260.7萬噸,占全省總產量19%,排名全省第二位,僅次于武漢市。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十堰的優質健康水正加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東風汽車公司是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中國品牌500強,而十堰,正是東風汽車的“老家”。直到今天,在大江南北的道路上呼嘯而過的東風商用車,很多都產自這座位于鄂西北的“車城”。
作為“中國商用車之都”,十堰是國內重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2023年前三季度,十堰商用車產值增長31.3%、出口增長171%。

東風商用車正在組裝
在汽車產業重構洗牌,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數字化加速演進的當下,十堰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下,重塑發展優勢,實現從“汽車大市”到“強市”的轉變?
面對這道時代之問,十堰的答案就是在新能源賽道上奮力爭先、引領潮流。

東風納米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未來,十堰將立足汽車“看家”產業,搶抓“五化”轉型趨勢,樹立搭建供應鏈、重構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鏈式思維”,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推動零部件專精特新、商用車電動智能、專用車提質升級,打造“三集群三基地”。
搭建供應鏈

全力支持服務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公司、目前已在十堰完成全省首筆交易,主要是大宗原材料集采、商用車底盤集采等領域實現合作。

緊扣“龍頭、鏈條、集群”,實施“千億龍頭、百億骨干、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矩陣培育行動。加快推進東風新一代商用車、新一代軍車項目,深化與沃爾沃合作,在十堰生產沃爾沃品牌高端商用車,進一步鞏固提升商用車之都地位。

充分發揮產業鏈基礎、零部件市場優勢,建好用好中國工程院十堰產業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十堰新能源材料實驗室等“四個平臺”,做優汽車后市場服務,推動企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目前,十堰已成功培育整車資質企業12家,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8家,能夠生產純電動(含換電)、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各式新能源汽車,年產能達25萬輛,規上零部件制造企業達451家。
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十堰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6.4萬輛,同比增長24.8%,占湖北省的35.6%。
圓圓恐龍蛋,莽莽武當山,清清丹江水,威威“東風”車……
“仙氣”之城十堰,正立足當下,謀劃長遠,向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加速行駛。山水共融,步履更加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