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入汛以來,我縣立足“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堅持問題導向,抓好源頭防治,筑牢織密“人防+物防+技防”的防汛減災“安全網”,全力以赴打好防汛備汛“主動仗”。
“安家溝山塘水位正常、壩體堅固、排洪溝通暢。”6月29日晚,我縣大部分區域遭遇短時強降雨,溢水鎮澗溝村村民陳雷對家門口的山塘進行巡查,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相關情況上傳至鎮防汛信息群。
我縣積極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整合村干部、基層黨員群眾、網格員等力量,發動村民全員參與防汛,構建山洪、地災群測群防體系,搭建“縣、鄉、村、組、戶”五級聯防網絡,為全縣63座水庫、28座水電站、36處堤防、1007口山塘、931處地災隱患監測點配備3名以上防汛責任人,形成“每周巡檢、每日巡查、隨時調度”動態管理機制,推動防汛工作關口前移。
我縣組建綜合性應急處突隊伍,將志愿服務組織、民間救援隊伍納入應急救援體系,形成“屬地為主、縣鄉聯動、部門協同”的防汛搶險應急救援合力。此外,大力號召社會力量參與防汛物資儲備工作,竹山縣興竹砂石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協議代儲,常態化儲備砂石不少于10萬立方米,確保“隨調隨有、隨叫隨到”。
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朱名山介紹,根據人口分布情況,結合防汛工作實際,該縣在城關鎮、寶豐鎮、秦古鎮建設3個縣級防汛物資儲備庫,累計儲備防汛物資16個品種35.2萬件(套)。同時,實行大型設備社會化代儲,建立應急救援叫應機制,實現“人機料”一體化目標。
“人防”是關鍵,“物防”是基礎,“技防”是支撐。在溢水鎮澗溝水庫,水雨情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為水庫裝上“智慧之眼”。該系統可實時采集傳輸水庫水位、雨量等數據,為提前防御、科學調度提供技術支撐。
縣中小型水庫和灌區管理處工作人員郭紹興介紹,目前全縣大中型水庫水雨情和大壩安全監測實現全覆蓋;57座小型水庫中,已投用水雨情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29臺(套),另有28臺(套)設施正在安裝調試中。
為發揮氣象預報預警前置作用,我縣大力推進“微型氣象臺”系統應用,應急管理、消防救援、水利和湖泊、交通運輸等防汛責任部門和17個鄉鎮均已完成系統安裝調試,投入運行后將大大提升基層對極端天氣的提前感知預警能力。縣氣象臺臺長王軍介紹,“微型氣象臺”可實時反映天氣預報、雷達回波、雷達拼圖、衛星云圖等氣象信息,圖像直觀、信息準確、易于操作,便于基層防汛人員提前了解天氣動態和發展趨勢,實現防災減災從“被動防御”向“主動預防”轉變。 (黨時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