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夜幕降臨,在竹山縣文峰鄉滾子嶺村的青龍寨安置小區,一盞盞精心安裝的路燈宛如璀璨的星光,不僅照亮了居民們回家的道路,更溫暖了他們的心田,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濃厚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滾子嶺村坐落于風景如畫的堵河之畔,十竹路橫貫全村,這片土地曾深受貧困之苦,被列為省級深度貧困村,基礎設施相對滯后,2024年1月,在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開展的初期,青龍寨安置小區內,古稀之年的陳洪林老人,以滿腔的熱情歡迎了工作組的到來。當工作組入戶走訪與老人拉家常的時候,他憂心忡忡地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們的小區和樓道,夜晚缺乏照明,這不僅給晚上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更讓孩子們的玩耍充滿了安全隱患。”在隨后“戶戶走到”過程中,小區群眾紛紛表達對安裝照明設備的期望,群眾的呼聲——如同一盞明燈,為工作組開展共同締造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經工作組走訪調查發現,青龍寨小區以留守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小區路燈損壞,樓道內缺少感應燈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安全隱患。得知這一情況后,工作組會同村民小組理事會迅速行動,對小區和樓道的照明需求進行了全面的摸排統計,并將“小區樓道無照明燈”的問題列為重點解決共性問題??墒?,資金問題成為了擺在面前的首要難題。
在村民小組理事會召開的院子會上,66歲的王壽星老人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通過投工投勞的方式解決部分費用,剩下的請工作組協調爭取。”這個提議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經過多方努力,幫扶單位竹山縣人民法院慷慨解囊,出資70%,而青龍寨小區居民則通過投工投勞的方式承擔了剩余的30%。小區居民周林在得知此事后,主動找到工作組,說:“我本身在鄉供電所工作,對安裝路燈流程很熟悉,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就由我來帶頭義務施工。”,在周林主動組織帶頭下,無職黨員董家銀、中心戶長李文賢和王壽久等群眾骨干也積極響應,共同參與施工建設中,短短時間內,小區就成功安裝了70余盞嶄新的樓道感應燈和路燈。
然而,問題并未就此止步。樓道燈安裝完畢后,電費支出又成為了下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村民小組理事會迅速組織群眾代表召開共謀會,集思廣益,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小區樓棟長汪善清提出了一個既公平又可行的方案:“我們可以為每個樓棟長辦理一個電表,掛在各個樓棟門口,用于記錄樓道燈電費使用情況,費用則由小區居民共同分攤。”這一方案得到了小區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春意盎然的二月末,70余盞嶄新的樓道燈和路燈終于正式在青龍寨小區內點亮了。居民們目睹這一變化,紛紛流露出由衷的贊嘆和感激之情。柯賢惠老人滿懷喜悅地表示:“如今,夜晚行走再也不用摸黑前行了,孩子們也能在明亮的環境中安全地玩耍”,而王耀森老人更是深受觸動,他主動站出來,承擔起打掃樓道的責任,用實際行動為小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善舉深深地感染了周邊的村民,激發了大家共同締造美好家園的熱情。
路燈的點亮不僅照亮了小區的每一個角落,更溫暖了居民們的心房。隨著小區樓道的逐漸明亮,小區的煙火氣和人情味愈發濃厚。孩子們在院子里歡快地玩耍,大媽們跳著廣場舞,大爺們悠閑地散步……歡聲笑語回蕩在小區上空,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正如村民王國慶所言:“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這盞“燈”不僅照亮了居民們的回家路,更照亮了他們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未來的日子里,青龍寨小區的居民們將繼續秉持著共同締造理念,攜手共創更加美好和諧的明天。(曹治 周寶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