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麥正處在破口抽穗期,條銹病和赤霉病是影響小 麥生產的兩大傳播性病害,如不及時防治,受害田塊可減產 30--50%,嚴重時可導致絕收。根據歷年小麥病蟲害發生和 當前調查情況,結合氣象因素,預報如下:
一、發生情況
1、小麥條銹病:預計發生程度 1--2 級,局部抗性差的 品種 2--3 級發生,發生面積 3--4 萬畝左右,重點發生區域 在低山溝漕田,發生期在四月上中旬。
2、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為 2--3 級,局部 3--4 級, 主要集中在密度大的田塊和溝漕田塊。
二、預報依據
條銹病:我縣 2021 年 3 月 14 日、2022 年 4 月 17 日、 2023 年 4 月 11 日首見,今年雖未查見,但當前氣候條件和 抗性較差品種在抽穗期存在較大流行的風險。
赤霉病:田間稻樁和玉米蔸病殘體普遍,菌源基數較高,菌源基數滿足中等發生條件,受近期溫度影響,子囊盤發育 進程快,在小麥揚花期遇陰雨天氣有流行發生風險。
根據湖北省氣象預報,4 月份鄂西北降雨量為 180--220 毫米,較往年均值偏多一至二成,降雨期為 4 月 2--4 日、 14--15 日、18--19 日、28--29 日,4 月小麥正值抽穗楊花 期,極利于條銹病和赤霉病的流行發生。
三、防控策略
1、小麥赤霉病主動預防,見花打藥,在四月上旬抽穗 揚花期搶晴天施藥,搞好小麥“一噴三防”工作,若遇陰雨 天應在七天后補防一次。
2、小麥條銹病帶藥偵查,見點打面,不留死角,重點 防治高感品種和易感病的溝漕田。
四、藥劑選用
可選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羥胺、戊唑·咪鮮胺等藥劑,在小麥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一次。
公益提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的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學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