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4月8日,竹山縣公安局麻家渡派出所民警走訪綠松石經營商戶收集意見建議,走進校園檢查校園安全,到茶園宣傳采茶高峰期間交通安全等,這是該所聚焦民生實事、創新基層管理的工作縮影。近年來,麻家渡派出所在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公安訓詞精神,認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轄區實際,以“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凝聚民心”為目標,助推基層警務工作扎根落地,推動平安建設工作走深走實。
麻家渡鎮轄區現有人口380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1991人,流動人口5000余人。自2019年“松石小鎮”建設以來,轄區現有綠松石商鋪1588家,其他生活配套商鋪104家,直播電商800余家,珠寶鑒定機構1家,綠松石從業人員8000余人。
為助推綠松石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麻家渡派出所在“松石小鎮”內部設立警務站1個,配置民警2人,輔警2人,牽頭成立了“駐村輔警”“平安義警”“綠松石商會調解委員會”等多個群防群治組織,構建起了“零距離”“立體式”的基層群防群治體系。
自警務站設立以來,2021年警情1118起,2022年警情975起,2023年警情847起,連續多年警情穩定下降。實現了連續多年無命案、無非正常死亡事件、無重大群體性事件、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的“四無”目標,縣委平安建設考核位列鄉鎮第一名。
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
通過積極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傾聽人民群眾所需所盼,從“警源”信息中挖掘“社情民意”,為警務工作開展提供“靶向”。尤其對容易導致警情短時暴增的各類社會現象,通過科學梳理警務人員結構、細化安保方案、聯動社群組織力量等方式,從機制、人力、物力上做好全面的保障應對。
同時,將“警情”數據作為社會治安和基層治理的晴雨表,圍繞“重復報警”“多人報警”“指向同一報警地”等維度,定期梳理轄區各類警情。聯合消防、市場監管、信訪等職能單位形成“聯動融合、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麻家渡鎮松石小鎮、通用飛機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因涉及土地征用、公路建設、居民搬遷等問題。該所主動參與工作,提前介入,深入到群眾之中,逐戶走訪,傾聽意見,收集訴求,宣講法律,提出建議,至正式施工后,再次對搬遷群眾進行回訪,贏得群眾積極支持,確保工程建設順利完成,先后化解工程建設相關矛盾47起。由于工作往前一步,多想一層,使擦亮小城鎮、卓爾綠松石小鎮、秦巴鋇鹽技改擴能、鄉村振興等多個項目順利竣工,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服務當地支柱產業發展
麻家渡鎮轄區綠松石礦山資源豐富,開采、加工、銷售歷史悠久。一直以來,綠松石產業都是該鎮的支柱產業,現有從業人員5000余人,素有“麻市潘家園”之稱。為助推產業健康發展,預防開采安全事故發生,該所組織普查礦洞967個,并逐一對每個礦洞進行編號、噴號、拍照進行登記管理,高標準封砌礦洞967個。
結合“雪亮工程”建設,對主要礦區及交通卡口安裝攝像頭68個,對長期、多次進出礦區的車輛、人員建立數據庫,由“情指行”工作小組對其進出礦區意圖進行分析研判。梳理涉礦重點人員106人,均建立一人一檔進行管控。2020年以來,先后打掉了喻某明、張某、喻某等多個盜采團伙,收繳危爆物品28.24公斤,打處違法犯罪人員37人。2023年在開展“礦山安全百日攻堅”行動期間,先后辦理張某、方某等人5起涉嫌非法采礦案件,打處犯罪嫌疑人10人,避免了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有力維護了綠松石礦山安全。
為整合產業資源,打造產供銷一體化,在麻家渡鎮建設卓爾綠松石小鎮。自麻家渡鎮“卓爾?松石小鎮”項目建設以來,吸引了大量綠松石行業從業人員前往興業,形成了一個密集的綠松石全產業鏈。該所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深入轄區各綠松石商戶進行走訪,了解商戶生產、經營困難,協助解決涉綠松石糾紛,嚴厲打擊涉綠松石犯罪行為。
2024年1月15日,麻家渡鎮營盤河村綠松石商人陳先生報警稱加工車間里的綠松石被盜。接到報警后,該所迅速啟動“情指行”合成作戰機制,快偵快辦,迅速查明系店內員工賀某衡監守自盜,趁加工綠松石之際,私自截留綠松石。經過布控,當日成功將賀某衡抓獲,幫助陳先生追贓挽損,追回價值8萬余元的綠松石。
2024年2月2日,綠松石商人何元元不慎將購買的價值13萬元的綠松石遺失在綠松石交易市場停車場內,后其向民警求助。民警認真查看周邊視頻監控,按圖索驥成功幫其找回丟失的綠松石。何元元當即向民警贈送了錦旗,并在朋友圈為民警“點贊”。
今年以來,該所先后協助化解綠松石矛盾糾紛57起,破獲涉綠松石案件4起,為群眾挽回損失20萬余元。由于不斷加強商鋪周邊環境治理,為轄區綠松石“產供銷一體化”提供公安力量,有效保障了轄區綠松石行業良性發展。目前“松石小鎮”吸引來自全國的玉石加工工匠、網紅營銷人員等近萬人,實現年利潤20億。同時,千畝荷塘、總兵安生態園等7個鄉村振興項目正在不斷深入發展,應季吸納游客10萬余人,進一步提升了本地居民收入。
服務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經濟條件變好,一些搞電詐的,賭博的不法人員就盯上了群眾的錢袋子,安全防范擺上重要地位。該所在雪亮工程建設的基礎上,推廣微視頻建設,在雪亮工程不能覆蓋的區域安裝285個微視頻探頭,終端連接到派出所,由派出所民警每日進行不間斷地巡查,發揮震懾與預防作用。
積極推進社區警務戰略,延伸平安觸角,構建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警務站、社區民警、駐村輔警、治安中心戶長的人防工作體系,落實警務進園區、警務進山村,組織警力每周全覆蓋進村入院巡查,讓百姓看到警察就在身邊,與百姓交朋友,讓警察熟悉政情、社情、民情,讓群眾熟悉了派出所每一個民警、輔警。定期到校園、企業、村組貼近宣傳反電詐、反賭博、防事故知識,就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從而筑牢安全防范的長城。
統籌推進“一村一輔警”建設,充分發揮駐村輔警信息采集、法規宣傳、矛盾調處、治安巡防、便民代辦職能作用,全力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工作新格局。警務圍著民意轉,輔警圍著百姓轉。“一村一輔警”農村警務運行新模式提升了基層民警的群眾工作能力,并通過動態巡邏、走訪排查,及時發現、研判各類矛盾糾紛,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會信息員”“糾紛調解員”“交通疏導員”,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工作目標。
今后,該所將持續激發警務新活力,切實提高警務工作實效,推動警務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以“小聯動”全方位構建轄區“大平安”,真正實現“基礎牢、發案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目標。 (朱本雙 黃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