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為積極響應文明城市創建號召,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營造干凈、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柳林鄉堅持以“清”為抓手、以“改”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增效,不斷刷新“美麗柳林,生態宜居”新“底色”,提高群眾幸福生活水平。
干群參與聚合力。在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公路沿線……隨處都有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熱火朝天忙于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身影,大家干勁不減、標準不降,樂此不疲。村“兩委”干部以身作則,沖在前、干在前;文明實踐志愿者、網格員、管護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等也積極加入環境整治隊伍。看到自己生活的家園越變越美,廣大村民積極性更加高漲,自覺履行義務,落實“門前三包”,同時還主動幫助長期外出務工的左鄰右舍打掃房前屋后衛生,形成“黨員帶頭干、群眾比著干、干群齊心干”的良好局面。
建章立制管長效。每季度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活動,各組推薦村民代表交叉入戶,進行人居環境紅黑榜評比打分。交叉互評公平公正,大家比一比、曬一曬,上紅榜光榮,上黑榜丟丑,大家講臉面都積極整改。按照人美、室美、院美的標準進行評比打分,張貼衛生清潔、不清潔標識牌,年終對評比情況進行匯總,表現優秀的給予獎勵,激發農戶的榮譽感和獲得感,激勵農戶自覺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
共同締造顯成效。群眾的事群眾做主,各村召開戶院會、小組會、黨員群眾大會,讓村民成為出卷人,充分尊重村民在改廁、改欄、戶院路建設中的意見,群眾滿意又支持,投勞投力事半功倍。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紅白理事會等相關群眾自治組織作用,真正將群眾融入基層治理當中,深入推進共建共管模式,讓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自覺改變人居環境不良習俗,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陳思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