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今年以來,樓臺鄉以建設竹山北部高效農業區為目標,圍繞“百日賽馬”工作要求,強化干部能力作風建設,聚焦鄉村建設“六件事”,穩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提升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養老有保障,安心度晚年。全面落實保障政策,全鄉350名獨居老人、102名留守老人落實結對包保關愛機制。投資5萬余元重點打造了三臺、肖家溝、廟灣3個村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得、老有所樂”,確保每位老人安度晚年。
安幼有所育,呵護朝陽紅。明確75名留守兒童、3名孤兒、3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一對一”結對包保干部。按照“四室一廚”的模式,規范建立了鄉村振興示范區所在的3個村的安幼服務中心。15個村均配備兒童主任,選聘2名“童伴媽媽”,發揮安幼服務中心作用,開展幼兒文化活動、安全知識宣講,護佑兒童健康成長。
守護水源地,當好守井人。組織專班對現有的1座污水處理廠和15處人工濕地進行了安全質量檢查,發現問題,立行整改。對塔院、白蓮、官坪3個村的人工濕地進行了整修維護,杜絕污水直排河道,守住對峙河、欽峪河、北星河、堵河4條河流生態防線,切實扛牢“一江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
垃圾有分類,扮靚新顏值。召開群眾會50余場次,發動群眾參與垃圾治理,共建美好家園。在三臺、肖家溝、塔院、安坪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先行先試,投放分類垃圾崗亭10余個,改善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實現人居環境“潔、凈、美”。
改造小廁所,彰顯大文明。廣泛宣傳動員,引導群眾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壓實干部包保責任,限期完成建設任務,全面推進22戶農廁改造。嚴格改廁技術規范,全面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
鋪筑幸福路,筑牢安全網。積極對接縣交通局,在滄浪、樓臺、三臺3個片區計劃開工建設8個漫水橋改平板橋建設項目。推進35公里生命防護工程,消除安全隱患,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對全鄉280公里通村公路明確111名公路管護責任人,提升公路養護水平,打造“暢、安、凈、美”農村公路環境,保障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曾憲偉 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