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唐山大地震47周年紀念日之際,縣應急管理局、縣地震臺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分組就近下沉到居住的6個社區,扎實開展防災減災知識進社區系列活動。據統計,共開展現場咨詢培訓6場次,懸掛橫幅7條、發放宣傳冊5000冊,參加活動居民2000余人,取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地震是對人類最具威脅性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的產生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目前還是人類尚無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災害,增強民眾防震減災意識,提高綜合減災救災能力尤為重要。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一期
關于防震的小知識
在室外如何避震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遠離建筑物空地。就近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亂跑,不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注意避開建筑物或懸掛物,如:樓房、水塔,立交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等。
在室內如何避震
在室內,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比如:樓房中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廚房、衛生間;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內承重墻角;教室的講臺、書桌下;商場書店的結實柜臺、室內立柱附近;影劇院的排椅下;工廠車間內的機床、大型設備附近等等。
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設法脫險。如一時不能脫險,不要勉強行動,應做到:
1.要想辦法保障呼吸暢通。
2.要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
3.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生后,環境進一步惡化。
4.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
做好防震準備
家庭成員平時要熟悉地震知識,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聽信和傳播謠言。
發布臨震預報后,應準備好食物、水、手電筒、毛巾、簡便衣物、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收音機、呼叫機等,對煤氣、電閘等做好關閉的應急準備。
易燃易爆、劇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內,要妥善安置。較高家具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門、樓道、走廊內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