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花香遍地”產業發展“富民興村”
——竹山縣得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案例
產業發展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竹山縣得勝鎮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將文明實踐陣地建到產業鏈上,圍繞“提高農民素質、提升農業技能、助推鄉村振興”目標,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力打造“文明實踐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
一、文明實踐+思想引領,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得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8+N”志愿服務隊伍為依托,統籌黨員干部、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先進典型等人員,培育出“稻香詩社文藝助農”理論宣講、“新風得勝”腰鼓展演、農業科學普及等10個志愿服務項目,用文明實踐引領群眾與黨同心同向同行。2022年以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十星”創建鄉村振興、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等理論政策宣講150余場;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圍繞婚喪嫁娶等重大事宜,倡導文明節儉操辦80起,“紅黑榜”表揚56人次、批評教育35人次;科學知識普及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技培訓150余場;孝老愛親志愿服務隊走村入戶開展家風家教宣講會100余場;文明鄉風志愿服務隊組織“十看十比創十星”典型選樹活動14余次,累計曬出各類身邊典型280余人,切實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過講述群眾身邊的真人真事,讓群眾在“聽課”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滋養,在潛移默化之中引領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二、文明實踐+人才振興,謀好鄉村振興“金點子”
茶葉是竹山縣得勝鎮特色支柱產業,該鎮組織黨員干部、種植能手、致富帶頭人、網絡達人等50余人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常態開展技術推廣、現場指導、農技培訓,幫助茶農解決茶樹種植難題,帶動形成了種茶、摘茶、制茶、售茶等系列本土能人110余人。2022年以來,培育出“星夢茶業”、“竺山紅”等茶業龍頭企業2家,“十星紅”“圣水村”等優質茶葉商標37枚,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將“茶文化、茶產業、茶技術”統籌起來發展茶旅融合。截至目前,吸引了51.35萬人次游客、茶民來體驗茶旅文化、采摘茶葉,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吹響了鄉村產業“振興曲”。通過茶產業本土人才示范引領,促進食用菌、生豬養殖等產業發展人才充分涌流。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每年組織農業產業人才培訓會30余場,結合“十星”創評,選樹各類土專家370余人,其中入選鎮村“好人榜”60余人,成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
三、文明實踐+產業發展,謀好鄉村振興“新路徑”
得勝鎮探索創新“文明實踐+農戶+基地+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合作模式。把文明實踐陣地嵌入產業鏈,在專業合作社、茶園、蔬菜大棚中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點10余個,把2個食用菌企業、50家茶葉專業合作社、59個茶葉加工車間和作坊、35戶產業大戶、100余食用菌種植戶聚攏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上,推進鎮域產業聚集,實現產業提質增效、鄉村振興持續發力,打造“發展共同體”。把志愿服務活動融入服務產業發展中,吸納種植大戶、新型農民、農技專家等組成助農志愿服務小分隊,組織志愿者們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爭當惠農政策的“傳播者”、農業生產的“參與者”、為民服務的“志愿者”。2022年以來,全鎮已開展大型農業技能培訓志愿服務活動15場,引導群眾提升種植管護水平,提高產業質量和產量,增強農民產業發展信心。去年夏季以來,竹山縣出現長時間晴熱干旱天氣,得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組織抗旱保收、病蟲害防治活動50余次,500余名志愿者主動參與,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在22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4405名志愿者的“賦能”下,全鎮茶園總面積達3.8萬畝,除政策兜底戶外脫貧戶茶園覆蓋率94.6%。2022年產茶葉鮮葉697噸,累計上架食用菌270萬袋,工業農業總產值達4.8億元。(得勝鎮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