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非法集資違法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經濟金融秩序,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值此兔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縣處非辦衷心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要牢固樹立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警惕身邊的非法集資陷阱,面對“一夜暴富”“高息回報”“保本零風險”等誘惑時,要擦亮雙眼、端正心態、保持警惕、加強防范,守好“錢袋子”,護好幸福家!
一、認清套路。非法集資行為一般有三個特征:一是非法性。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二是利誘性。非法集資一般都許諾還本付息。正規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均不承諾保本保收益。三是社會性。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不特定對象”即社會公眾。盡管當前非法集資表現的花樣頻出,但我們要知道其本質往往就是通過編造“天上掉餡餅”的神話、許諾高額回報,通過虛構的“投資咨詢”公司、編造虛假項目,通過宣傳造勢一擲千金、制造虛假聲勢,通過親情地緣關系,拉攏誘惑,借以欺騙社會公眾投資。尤其是當前非法集資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由實體門店向網絡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不法分子利用所謂的投資理財APP來欺騙群眾,掩蓋非法集資的真實目的。為了吸引群眾“投資”,不法分子極其善于偽裝,有的打著支持綠色發展、支持鄉村振興等旗號開展非法集資活動。有的以新概念為幌子,打著“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區塊鏈”“元宇宙”“康養養老”“文化收藏品”等各種概念來忽悠群眾,實施非法集資。
二、加強防范。廣大市民朋友們要增強防范意識,做到“四看三思二問一拖”。
四看。一看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二看宣傳內容,看宣傳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三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項目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二思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二問。一問專業人士,要通過正規渠道咨詢金融專業人士,獲取投資項目風險的專業判斷,避免落入“理財陷阱”。二問家人朋友,做出投資決定前一定要跟家人朋友商量,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熟人介紹。
一拖。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宣傳,要深思熟慮,避免頭腦發熱,拖延一晚再決定,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三、積極舉報。根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非法集資中獲取經濟利益,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法律不保護,政府不買單,由投資參與人自行承擔后果。縣處非辦提示,廣大群眾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請及時收集和保存有關廣告宣傳資料、音像資料、合同協議、轉賬憑證等證據,并迅速向公安機關及處非辦舉報,對舉報后查證屬實的,將給予一定的獎勵,舉報電話:110、4228208、4221855。
竹山縣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