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今年以來,竹山縣人民法院緊扣新時代人民法庭“三個便于”的工作原則和“三個服務”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的職能作用,把巡回審判和訴前解紛、法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打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司法服務送到人民群眾的家門口。截至目前,全院開展巡回審判123場次,參與訴前調解876件,幫助挽回受損權益3000余萬元。
主動上門服務,為弱勢群體撐腰。該院發揚人民法院的優良傳統作風,在春耕、秋收農忙季節,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定期巡回辦案,把司法便民活動的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邊遠山區,讓法官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聚焦婦女、兒童、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法律保護,堅決打擊拒不贍養老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失德現象和違法行為,就地審理、當庭裁判、快速執行,先后在上庸、雙臺、城關開展“春雷行動”“冬季風暴”活動,幫助兌現農民工工資1200余萬元。
創新審判方式,讓公平正義快速實現。圍繞竹山“綠水、綠茶、綠松石”三張名片,做實“綠色文章”,跟進法治服務。得勝法庭以服務茶葉產業壯大為目標,在每年春秋兩季茶葉采摘高峰期,法庭干警直接到茶葉生產一線服務,就地化解茶葉收購、加工、運輸等環節的糾紛,加大對“圣水茶”品牌保護力度,幫助化解涉茶糾紛30余起,涉案標的450余萬元。聚焦秦古鎮綠松石產業核心區,秦古法庭突出服務綠松石產業定位,強化對境內3家規模以上企業、200余家綠松石商戶的保護力度,重點解決原礦買賣、公盤交易、產品加工、直播帶貨等領域的糾紛解決,推動松石產業健康發展。
強化以案釋法,注重裁判教育效果。圍繞“每一個案件審判都是法治教育課”的要求,巡回法庭常態化進入企業、鄉村和學校,用群眾通俗易懂的方式,現場庭審、現場宣判,通過個案審判引領社會樹立正確導向,為群眾提供行為指南,切實把案件審判轉化為生動的“法治公開課”。同時,聯合轄區黨委政府實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育工程,變“輸血”為“造血”。以社區、村居“兩委”干部、網格員、村民小組長等為重點培養對象,定期開展法治夜校、法治講堂、專題講座,針對村居社區多發的家庭婚姻、房屋產權、征地拆遷等問題開展現場教學,共同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魏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