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一輛車,一個人,一袋面包、幾盒泡面和幾瓶水; 從一天一趟,到一天多趟;工作時長達十八小時,全天24小時待命。車變成了他的臨時“小家”,也變成了他的抗疫陣地。他就是縣疾控中心駕駛員劉應國。
劉應國主要負責到“三站一場”(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飛機場)接送疫情風險地區來竹返竹人員前往隔離點。每次出發前,他都要認真穿好防護服,戴好防護面罩,全副武裝之后再上車。因為走進這扇車門,就等于進入了疫情防控閉環管理區域,“全副武裝開車的滋味不好受,除了憋氣,熱是最難克服的。脫下防護服,身上的衣服能擰出水來?!眲獓f。
每出完一趟車,劉應國都要對車子進行徹底消毒?!安《究床灰娒恢?,為了每一位坐車的人著想,消毒一點都不能馬虎?!彼骄刻煲_車跑三百公里,吃飯只能在路邊,累了就趴在方向盤上休息。對于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劉應國從未叫苦叫累,“疫情就是命令,再苦再累,我也要一直堅守在崗位上?!?/p>
除了長時間開車,劉應國另外一個工作就是長時間等待。有時候會碰到不愿意隔離的人員,他就耐心勸說。一次,有位姓高的大叔,走出了高鐵站看到劉應國開著救護車來接他,就拒絕了,“我要坐小車,救護車我不坐,我又沒病?!眲獓憬o他耐心解釋,私家車無法轉運,救護車每送一個人都會消毒,安全放心乘坐。僵持了很久以后,在劉應國的勸說下才上了救護車。
劉應國每天往返于“三站一場”與隔離點之間,停車、交接乘車人員身份信息、消毒、車況檢查……每一個步驟他都一絲不茍。轉運司機的辛苦遠超普通駕駛員,他們的工作時間隨疫情而動,從清晨至深夜時刻準備著,這對于年輕人來說都不輕松,然而已經56歲的劉應國卻從未有一絲一毫抱怨,“崗位需要我,我絕不能往后退!”劉應國說。
?。ㄍ蹁J 邱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