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縣人大常委會機關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愿景,從一家一戶走訪,召開群眾會、院子會座談開始,村里建什么、怎么建,聽聽村民們怎么說。
“我們5組的入院路雨天積水多,晴天灰塵大,老少出行都不方便,希望能硬化。”村民郭群東說出了一直以來的心愿。
群眾出點子、專家謀方子、兩委商路子、代表定盤子。通過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管的工作方法,最終確定了整治環境衛生、修建口袋公園、添置文體器材、實施綠化亮化工程、硬化入院路等路徑,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多方謀項目,統籌給予資金支持,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深入動員群眾自發支持、出工出力、共建共管。
“只要規劃做得好,我第一個支持!”村民黃菊說,“把門前屋后搞干凈漂亮了,咱家接媳婦都方便。”
山明水秀景觀路,鄉村振興新坦途。縣人大常委會機關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將5組入院路作為共同締造行動試點項目,新修1.7公里入院路,惠及農戶46戶,并牽頭建立日常管護機制,采取村民輪流值班巡查方式,主動參與公路養護。
“群眾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變‘干部端菜’為‘群眾點菜’,切實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各類‘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駐潘口鄉小漩村第一書記唐雁冰說。
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堅持黨建引領、群眾主體,試點先行、穩步推進,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和公共基礎設施監管,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范點已修建1.7公里入院路,正在實施水晶溝片區約0.8公里人居環境改造項目,建成后將惠及片區群眾100余戶。(趙文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