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溢水鎮天橋村白龍寨下千畝茶園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半山坡上,郁郁蔥蔥,滿目蒼翠,綠油油的茶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一片勃勃生機漸入眼簾。時光流轉,歲月易逝,曾經貧困落后的小村莊,如今正意氣風發地沿著鄉村振興道路闊步前進。
范濤,現年32歲,溢水鎮天橋村人,2018年3月擔任村干部。作為當時村里走出去少有的大學生,他毅然回村的決定,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然而,星光不負趕路人,歲月不負追夢人,原本那個藏在大山深處的村子,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道路通了,房子好了,環境美了,腰包鼓了,人心齊了,水變甜了,群眾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多了。
努力發展產業,勇當致富“引領人”
天橋村海拔高,坡度大,山地多,平地少,傳統種植業經濟效益相對薄弱,但氣候適宜,山高云霧多,草木茂盛,自然生態環境好。如何把現有的資源優勢“變現”以增加群眾收入,這個問題曾一直縈繞在這個年輕的干部腦海中。思前想后發現“等、靠、要”終究解決不了問題,于是帶領干部群眾,積極發展茶葉產業。先后發展茶園近1500畝,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建設300平方米標準化茶葉加工車間1個,標準化黃牛養殖場1個,成立茶葉種植和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優質市場主體,帶動全村25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天橋村逐步形成了以“茶葉種植、畜牧養殖、特色林果”為主的產業發展布局,真正實現了戶戶有產業,家家有收入,人人有奔頭。
常懷赤子之情,甘當群眾“貼心人”
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每一張沉甸甸的選票背后,都代表了一雙雙期盼的眼神,飽含了群眾無限的信任。自2021年9月當選鎮人大代表以來,他深知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更重了,唯有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當成大事,把群眾的煩心事、憂心事解決好,才能對得起群眾的信任。村民任初榮老兩口住在六組小高坡的半山腰上,子女常年在外務工。范濤時常給老人打電話噓寒問暖,了解生活情況,在老兩口眼里,這個年輕的村書記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好。今年6月份連續強降雨天氣里,因擔心老兩口住房附近有山體滑坡風險,范濤協調安全住處,并上門幫助老人轉移物資。
建設和諧鄉村,愿當穩定“責任人”
建設和諧村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擔任人大代表以來,范濤堅持把代表身份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在走村入戶中了解情況,在田間地頭上摸排問題,在村組院落間掌握信息,把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中。村民任某蔡某因誤砍了鄰居家的果樹,雙方因此爭執不下,互不相讓,鄰里關系一度十分緊張。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他帶領村干部迅速介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重修于好。這樣的事例對這位年輕代表來說,早已如家常便飯一樣習慣了,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天橋村的平安建設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他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替群眾發聲、為群眾辦事、幫群眾解憂,把履行代表職責與反映群眾心聲訴求,把傳遞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有效結合,真正在基層一線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早已吹響,作為奮戰在一線的基層人大代表,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范濤表示“群眾選我當代表,就是要我帶領他們致富增收向更好的生活奮斗,我一定不負群眾的期望,忠誠履職盡責,敢于擔當作為,答好這一份試卷。”這是一名基礎人大代表的樸素心聲,也是每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的錚錚誓言,因為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我們的事業才能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劉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