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為學習借鑒沿海地區人大工作的先進經驗,更好發揮人大在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治理、產業培育、城市建設中的積極作用。5月17日至1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麗媛,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毛昌盛,縣委常委、副縣長范奇,縣政協副主席丁葛帶領部分市、縣人大代表赴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考察學習。紹興市越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徐荻、副主任王姿琴,區政府副區長谷豐、毛訪蒲等先后陪同。
人大代表怎么有效參與基層治理?考察團首站來到越城區北海街道代表聯絡站參觀學習。作為人大助推基層治理新模式,人大北海街道工委探索構建了“實體+網上+掌上”三位一體模式的“人大代表掌上聯絡站”數字模塊。通過“民意直通車”讓選民反映問題、代表收集民情24小時“不打烊”;通過“履職新園地”提升代表素質、展現代表風采;通過“民生微實事”監督推進街道民生實事項目,讓人大代表在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上發揮積極作用。
在越城區府山街道越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考察團參觀了人大代表服務站、社區大學、百姓健身房、樹蘭書房,感受了“紅色契約,幸福有約”的基層治理成效。越城區府山街道是黨建“契約化”共建的發源地。該區越都社區率先開展黨建“契約化”共建探索,以黨建引領,各方參與,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引入社區建設,使黨建工作與服務社區居民緊密結合,讓社區內黨員到社區黨組織報到,參與到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認領群眾“微心愿”,自愿組合,承諾簽約。
府山派出所書圣故里警務站,10多年來始終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出警務工作模式,每月開展以“議安全防范、議矛盾調處、議案件辦理、議法治宣傳、議警務監督、創平安社區”為主題的“五議一創”活動,讓最了解情況的群眾提意見,讓最有發言權的群眾議平安,真正實現了與轄區群眾保持零距離,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
鄉村振興藍圖如何繪就?在越城區鑒湖街道坡塘村,代表們深入了解了這個由破爛鄉村蝶變成景區的典型經驗。該村按照“微改造、精提升”原則,因地制宜建設、接地氣地改造、鄉愁文化植入,富有情懷的創新。漫步村中,千年古樹掩映、獨具創意的墻面設計、老臺門里的咖啡館、老物件裝飾的小景觀、村屋改造的書屋……一步一景,處處透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城市建設如何發力?考察團一行學習考察了紹興古城數字館、魯迅故里步行街項目、徐渭藝術館以及北海街道快閣苑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通過實施古城保護項目,激活歷史文化元素,把每一個項目當成一個景觀建,最終打造覆蓋全域新風景,處處都是網紅打卡地,源源不斷的引流量。同時全面打造“數字古城”,圍繞古城保護、管理、利用、監督等工作需求,構建“三維孿生”模型底盤、疊加資源圖層,實現資源多元展示、信息融合分析、規劃決策輔助、實時監督管控等功能,有效提升項目決策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考察期間,代表們還深入國內最大的抹茶生產基地,日鑄茶的重要生產企業——紹興御茶村茶業有限公司,參觀了生產車間、抹茶小鎮客廳,品鑒了日鑄茶和抹茶,了解了茶園培育、生態改善、品質控制等方面情況。
兩天時間里,考察團不顧路途勞頓,進社區、入鄉村、下車間、到基地,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看得認真,問得仔細,學得深刻。三位一體的“人大代表聯絡站”、黨建“契約化”融合創新基層治理模式、“五議一創”的社區警務工作法、“微改造、精提升”的旅游新村建設、“數字賦能”締造的古城新風景……一處處怎么看、怎么干的鮮活典型,讓大家拓寬了思路,看到了差距,明確了方向。大家紛紛表示收獲良多,今后要把這次學到的先進理念融入到工作中,結合單位實際,發揮代表聯系群眾的紐帶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基層社會治理、產業培育、城市建設中貢獻人大力量和智慧。(方建華 夏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