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保示范創建風采》專欄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我縣圍繞創建達標體系要求,全面推進未成年人示范創建。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典型帶路、輻射帶動作用,今日竹山網特推出“未保示范創建風采”專題,總結推廣各地各部門的經驗和做法,推動我縣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團”聚力量用心護“未”成長
近年來,團縣委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和工作機制,積極探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能職責,在未成年人關愛、教育和保護中蹚出一條新路子。
加強制度保障,筑好未成年人“保護墻”。一是以推動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契機,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牽頭召開年度聯席會,推動各項指標落實落細,切實凝聚起齊抓共管青年事務的工作合力,推動青年發展規劃落實落地。二是以加強青少年權益維權為重點,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體系。配合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協助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完善平安建設考核中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考評計分細則,推動平安校園建設、預防校園欺凌工作;與縣教育部門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預防和校園欺凌處置機制,并公布舉報電話;利用“12355”綜合服務平臺,圍繞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學業資助、志愿服務,不斷完善咨詢服務體系,扎實開展綜合服務青少年工作。
建強活動陣地,編織未成年人“防護網”。團縣委充分發揮基層團、隊組織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一是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自2021年6月1日修訂的未成年人兩法實施以來,團縣委廣泛開展以“學法懂法平安自護”為主題的團隊活動,覆蓋全縣完小及以上學校88所3萬余團員、少先隊員;以“6.1”兒童節、“12.4”憲法宣傳日等重大時間節點為契機,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幫助青少年以“法”為盾,健康成長;以12355綜合服務平臺心理輔導提升為契機,以學校、社區為主陣地,聯合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等單位,組織開展“法治宣講進校園”活動16場、覆蓋青少年16363人,“法治宣講進社區”活動2場,覆蓋青少年2000余人。二是深化自護教育。中高考前夕,深入竹山一中、二中為2000余名應屆考生開展“輕松備考、12355與你同行”心理輔導和考前減壓專題講座,有效緩解了學生考前壓力;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團、隊干部培訓議程,集中開展線上“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并指導全縣各級團、隊組織開展以“關注安全自護,促進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團隊活動;與縣檢察院等部門聯合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報告會,積極探索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三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希望伴飛”計劃,圍繞普及科學防疫、心理健康、安全自護、防溺水、禁毒、防校園欺凌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整合項目資源,搭建未成年人“夢想搖籃”。團縣委聚焦就業創業、困難救濟等方面“團”聚各方力量,為未成年人搭建起希望搖籃。一是實施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依托“青年之家”“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拓展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推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支持體系建設。二是扎實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積極開展“雙結雙促”關愛活動,全面組織動員“微心愿”愛心公益眾籌活動,2021年共籌集愛心資金11.58萬元,為全縣962名貧困留守兒童發放微心愿大禮包。節前組織各鄉鎮團委慰問困難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米面糧油等生活學習用品。寒暑假,組織大學生依托留守兒童托管中心、黨群服務中心、青少年宮等場所開展“希望家園”“七彩假期”等志愿服務活動。三是擦亮希望工程品牌。通過“春暖行動”、“北京筑呈”、“賀鈺助學金”等公益助學項目共資助困難學生458名,資助金額達73.52萬元;通過“國瑞陽光地產”“習酒我的大學”、“圓夢行動、二十助”、“知音同行”等希望工程項目為29名品學兼優大學新生爭取助學金20.5萬元。深入推進希望小學援建項目,援建竹坪鄉寬坪小學、店坪小學、雙臺九年一貫制學校、擂鼓鎮腰莊小學,援建資金230.66萬元。實施希望衛生室項目,援建樓臺鄉滄浪衛生院10萬元。
(陳燕 龔慧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