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共產黨員只要想貧困群眾之所想,干貧困群眾想辦而辦不了的事,把貧困群眾的事辦好、辦實,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這個黨員就一定能夠成為優秀的共產黨員。”這是全守明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身體力行的工作原則。
全守明,1981年入伍,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2次,1994年退役,轉業縣財政局工作至今。2015年被勝鎮施家河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干就是6年。
把政策宣傳好,做群眾的“經紀人”
精準扶貧,不能讓一戶貧困戶掉隊,不能有一戶不知曉政策。全守明經常進村入戶,召開黨員干部會、群眾會,把貧困對象扶貧標準及精準扶貧優惠政策宣傳到家喻戶曉,力爭把政策講清、把程序講明、把要求講實,把群眾不懂的、不明白的事情,同他們解釋清楚、宣傳明白,讓貧困戶清清楚楚了解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實惠。
6年來,全守明累計召開政策宣講會350多場,發放政策宣傳單4100余張,張貼脫貧攻堅標語100余條,實現了扶貧政策宣傳全覆蓋。
把產業發展好,做群眾致富“領路人”
全守明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足跡遍步每一村民小組,每一個農戶,全村全面完成了遍訪和精準識別工作,經無數次分組召開群眾大會一致同意后,確定貧困戶272戶629人。
貧困戶定下來只是第一步,如何脫貧致富,這是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全守明找準問題癥結,對癥下藥,爭取200多萬元修通產業水泥路8千米,新建高標準茶園900畝,成立10個專業合作社,帶動400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如今的施家河村,特色產業初具規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把矛盾化解好,做群眾致富“貼心人”
“群眾利益無小事,小矛盾也能滋生大問題。尤其是扶貧上產生的矛盾問題,一定不能忽視甚至無視”全守明說。
在初期開展貧困戶篩查過程中,按照既定的貧困戶識別“七進八不進”原則,部分村民因未被列為貧困戶疑惑不滿,前往村委會詢問,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扶貧相關政策,耐心細致地勸導,消除村民負面情緒。
2018年3月,因土地補貼糾紛,一戶農戶經常越級上訪,全守明一馬當先,立即介入此次糾紛調處工作中。經過多次調查了解、認真分析矛盾源頭、耐心疏導,不斷宣講黨的法規政策,最終取得了村民的信任,順利化解了此次矛盾糾紛。
▲圖為全守明深入取水點解決飲水問題
▲圖為全守明查看茶葉生長情況



